擺渡船載著周邊村民緩緩向河岸另一頭靠近。船的動力全靠李國新用手把著鋼索牽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金近):“老李,過河去親戚家串個門,您給撐一下……”話音剛落地,一位身穿綠色迷彩外套、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將一條手指粗的鐵鏈從木樁上解開,兩隻焊在一起鐵皮船也隨著他手中的纜繩慢慢向河對岸劃去,約一分鐘後,渡船靠岸。這是位於河北香河縣王店子村與北京通州區一河之隔“百年渡口”的一幅普通場景,也因為這個渡口讓老李成為周邊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
老李名叫李國新,今年57歲,是這個渡口的第四代擺渡人。從26歲開始,不管颳風下雨他一直守在這個渡口,從最早用長篙撐木船過河到現在的鐵船,久而久之。“老李”這個名號也就成了潮白河擺渡人的一個代名詞,年輕人叫“老李”時他也會笑瞇瞇的應承著,或許在他眼裏這個稱呼更代表著大家對他的一份信任和認同。
日出日落便是李國新每天的上下班時間,隨著季節變化,沒有固定時間,只要有人過河,渡船就得開動。單人1塊錢,騎自行車、電動車的2塊錢,開汽車渡河的10塊錢。老李説:“身上帶著錢的就給點,沒有就算了,做擺渡不圖掙錢,就是為了周邊村民出行方便,要是為了掙錢早就不幹這行了。”
“現在最大心願就是想修個橋,這樣大家來回就更方便也更安全了,我也可以幹點自己想幹的事情。”説完李國新解開木樁上的鐵鏈,擺渡船又向對岸駛去。
擺渡船靠岸後李國新把鐵鏈固定在岸邊的木樁上。
擺渡船停穩後,李國新先把船頭兩端的鐵鏈纏繞在岸邊的木樁上固定船隻,再把岸邊的四塊長木板和船頭搭上,讓三輪車軋著木板上岸。
擺渡間隙,李國新抓緊喝口水休息一下。
要過河的村民揮揮手。在河東岸的擺渡人李國新立馬起身,解開拴著渡船的鐵鏈,擺渡過河接人。
每次開船前李國新都認真檢查一下鋼索,他説:“一點都不能馬虎,水火無情,小心駛得萬年船”。
擺渡人李國新用手把著鋼索牽引渡船。
一對要過河的母子正在等待李國新的渡船,離這個渡口最近的橋在十幾公里之外,坐渡船可以節省不少路程和時間。
周邊的村民不時會找李國新聊聊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