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杭州峰會全球聚焦中國引領經濟增長的氛圍不同,此次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呈現了多元化的聲音和觀點。除了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監管這些“具有全球性”意義的議題外,更多的區域議題得到了關注,在G20漢堡峰會公報中,與會國家特別強調增強發展中國家互惠貿易以及非歧視性貿易;會議議程重點突出了支持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是G20與非洲合作的主題;以及歐洲面臨的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問題。與此同時,會場外反對的聲音也成為此次會議的焦點之一。這些反映了當前全球化退潮下,全球性問題並未減少,區域矛盾更盛的現象。G20峰會所帶來的遠非美國之後,全球化誰執牛耳的全球權力之爭,而是在發達經濟體將重心轉向本國利益後,如何應對錯綜複雜的全球性問題,改進當前的全球治理模式。
第一,在一系列變數的消極掣肘中,給予確定的答案。隨著特朗普上臺後的“美國優先”政策,英國公投脫歐以及歐洲右翼政黨的崛起,國際社會中一直瀰漫著不確定性的陰影。而與這種“各掃門前雪”的聲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包括G20在內的多個國際多邊對話平台中,一直堅定地支持世界經濟走向開放,互利共贏的大方向。這一堅定的表態包含著兩個層面的意義,即中國支持一個確定的國際經濟秩序,以及中國回饋給國際社會的是一個確定的中國。前者是中國充分肯定當前開放性多邊國際經濟合作體制,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規則的行事模式以及共同應對挑戰的解決問題方式。而後者是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國家,中國不希望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避免崛起國與守成國之間的衝突,願意承擔起崛起大國維護當前開放性國際秩序的責任。這兩方面的確定性使中國成為當前國際社會中的穩定劑。
第二,將發展作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答案。發展一直是G20會議的核心議題。G20成立之初就是為了以發展應對1997年的金融危機。而中國提出用聯動增長的方式促進發展的思路與G20的主旨相契合。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種類繁多且錯綜複雜,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依然是現有治理模式中的不合理之處,造成某些國家,地區或群族並未享受到全球經濟合作的果實。而改善這一問題的方式顯然不是停止或削減現有的方式。中國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繼續將全球經濟的蛋糕做大,尋找地區之間,國與國之間和民眾之間的利益契合點,打通現有合作中政治,安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民意溝通中的障礙,實現合作共贏,從根本上解決引發全球性問題的根源。
第三,打通南北對話的障礙。儘管G20包含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但這一機制缺乏有效打通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之間鴻溝的切實措施。中國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整合了發達國家在科技,創新,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增加了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貢獻,填補了發展中國家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缺口。這一倡議與G20峰會中強調包容的理念一致,呼籲各國將注意力放在沿線國家的共同點而非分歧上,打破以往國際社會中以“民主”和“自由市場”作為入場券,而導致的中心國家與邊緣化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為一些曾被國際社會忽視的國家提供了共同發展的機會,並通過“共商,共建,共享”,選擇是否合作,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分擔風險,分享成果,避免這一倡議成為“清談館”。
在美歐分歧加劇,歐盟內部矛盾加劇,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缺乏有效合作機制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之間在進一步推進開放經濟,承擔國際責任,以發展促進全球性問題的化解,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公平和可持續方向發展等問題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空間,這也奠定了漢堡峰會與杭州峰會有效對接的基礎,用實際檢驗了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改革新方案。
(作者:徐晏卓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原標題:G20漢堡峰會:在不同聲音中找到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