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春運快來了,回家的票買到了嗎?讓“大數據”教你回家

2017-01-02 13:40:22|來源:中新網|編輯:杜軍帥

  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大家表示關心的問候不再是“你吃了嗎?”而是“回家的票,買到了嗎?”馬路上、地鐵裏、辦公室......大家都在努力的“刷刷刷”,結果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買到火車票的人安心等待回家團聚,沒買到火車票的人就有點“夜不能寐”了。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回家也沒那麼難。今天,就讓小編帶你從大數據中看春節返鄉的三種交通方式,總有一款適合你。

  鐵路發送量3.56億人次

  作為春運“主力”,“一張火車票”在春運期間的分量舉足輕重。

  據了解,2017年的春運是從1月13日起至2月21日結束。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春運期間,中國鐵路發送旅客3.56億人次。

  龐大的旅客人數之下,中國鐵路總公司為客運能力做了哪些事?據了解,春運期間,除了3570.5對圖定旅客列車(列入火車時刻表、固定日常開行的列車),節前還增開566對旅客列車,其中增開動車組列車236對;節後增開698對旅客列車,其中增開動車組列車308對。

  也就是説,這個春節前後,共增開對旅客列車1264列。而且,據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國家鐵路局局長楊宇棟説,為了照顧到廣大普通老百姓,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回家過年,今年普速列車的開行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的。

  這樣看數據是不是有點懵?我們不妨對比一下2016年春運期間的數據,來看今年的變化。

  2016年春運期間鐵路客運量3.25億人次。全國鐵路共安排開行圖定旅客列車3142對;節前共計安排旅客列車3459對;節後共計安排旅客列車3488對。

  對比而言,今年的旅客發送量較之去年或增加3156萬,但同時也新增了1264列對旅客列車。

  同時,隨著滬昆高鐵貴陽北至昆明南段、南昆高鐵百色至昆明段等新線的開通運營,以及今年以來陸續開通運營的徐州至蘭州高鐵鄭州至徐州段、重慶至萬州高速鐵路等3200多公里鐵路新線投入春運,中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基本成型,高鐵成網效也將有效緩解春運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春運雖然到的比較早,但客流高峰疊加不重。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營運部副主任黃欣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出行高峰是2017年1月11日至16日,與春運前期有一點疊加。但鐵路運力已經比上一個春運提高7.5%,增加的運能會充分發揮作用。從目前的售票情況看,春運前5天的客流與往年增幅差不多。

  所以大家最擔心的火車人擠人的情況,在今年一定會有所好轉。

  高速公路里程12.35萬公里

  除了坐火車回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乘坐大巴,或者自駕。

  據了解,2017年的高速依然是春節期間免高速費用。免費時間為2017年1月27日(除夕)零點開始至2月2日(初六)晚24點結束,共七天。

  那麼,當前中國公路的情況怎麼樣呢?你的家鄉是否開通高速?

  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表《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顯示, 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73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12.35萬公里有多長呢?沿赤道一圈是4萬公里,中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可輕輕鬆鬆繞地球3圈。

  所以自駕回家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小編要提醒的是,開車回家之前一定要檢查車況,提前規劃好路線。同時,冬天難免路滑,一定要減速慢行,平安到家才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增加航班7300余班次

  隨著去往機場的交通便利,以及不斷改善的生活水準,乘坐飛機已經越來越平民化。在火車票“一票難求”之下,更多的人選擇了飛行回家。

  中國民航局23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披露,2017年中國民航春運客運量預計達5830萬人次,同比增加10%。為滿足春運期間旅客探親、旅遊等需求,南航春運期間增加航班7300余班次。

  據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10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為中心,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區域樞紐機場為骨幹,以及其他幹、支線機場相互配合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春運期間機票價格較高,不少人選擇了反向探親的方式。

  國是直通車的記者打開機票預定軟體發現,以北京飛往成都為例,1月26日的機票最低價是1603元,但是同日,從成都飛往北京僅需480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反向探親雖不是傳統的過年方式,但在某些地域“一票難求”的情況下,或許會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過年方式。

  其實,在交通發達的今天,回家過年可選擇的交通方式已經越來越多。萬水千山已經無法阻攔漂泊一年的遊子回家的心。但是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年關出行車輛和人都有所增多,新年團聚切記注意安全。(張文暉)

  來源:國是直通車

標簽:春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