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85歲老人左春秀:見證中國鐵路春運60多年變遷

2017-01-03 14:12:57|來源:人民網|編輯:范琪妍

  人民網鄭州1月3日電 “我來看看您老人家,想聽您聊聊這些年春運的變化。”1月3日,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病床前,記者見到了白髮蒼蒼,久違露面的左春秀。

  左春秀今年已經85歲了,是鄭州火車站的一名離休幹部,也是一名有著67年黨齡的老黨員。

  在了解了記者的來意之後,老人打開了話匣子。

  “我參加了62年的鐵路春運,比起以前,這些年的春運越來越不像春運了……”

  “剛分到車站那會兒,這裡只有四五間瓦房,沒有候車室,每天接發6趟列車。”左春秀向記者描述20世紀50年代的鄭州火車站,“那個時候坐火車的人特別少,6趟車也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1956年新站建成使用,設計新穎的站房讓她大開了眼界。

  到了20世紀60年代,鄭州站一天接發列車增加到30多趟。她告訴記者,那個年代,工作條件比較艱苦,沒有電話,來往聯絡只能靠口頭喊、喇叭傳。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務工熱潮”出現,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人多”“一票難求”成為鐵路春運的標簽。火車趟趟超員。只要火車一到,旅客就往車廂裏擠,經常因為車廂裏的人太多而關不上車門。

  “廣場上沒有下腳的地兒,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人最多的時候,旅客堵住了進站口的通道,有票的旅客也進不了站,我們每兩分鐘就要去進站口疏導一次。排一天隊買到車票的旅客那是幸運的,還有很多人買不到車票,那個時候公路和航空還不發達,買不著火車票就意味著不能回家過年。”左春秀繼續説。

  這時,她呷了一口水,繼續回憶起往事。

  為了能更好的為旅客服務,左春秀説她成立了老年義務服務隊。

  “1989年,我從紀委書記的崗位上離休,1992年,車站成立了關工委,我擔任了關工委副主任,發動身邊的離退休老幹部到車站做志願服務,成立了一支最小60歲、最大80多歲的老年義務服務隊。每當春運、暑運、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老年義務服務隊就會出現在車站,給旅客免費送水、發放乘車指南、宣講鐵路安全知識。”

  “義務服務隊剛成立的時候有十幾個人,現在固定有150多人個吧。”左春秀説,“我們這個老年服務隊現在被河南省命為‘老年雷鋒團’,就是學雷鋒做好事的,要把雷鋒精神發揚下去。”

  “我在醫院住得可著急了!馬上就是春運了,我就盼著腿腳早點好利索了,繼續去車站服務旅客。”如果不是前段時間出了車禍,這個時候,85歲的老人家應該應該正在鄭州站東廣場志願服務站裏服務旅客。

  “您真是精神可嘉,那您覺得現在的春運和以前比有什麼變化嗎?”記者和左春秀繼續聊著。

  “現在的春運不叫春運,旅客只要登錄12306網站,就可以買到火車票。車站裏設有自動售(取)票機,太先進了。我最近沒去過車站,可是我聽我外孫説現在車站的人工售票窗口和自助取票機上都可以支付寶購票了,我雖然不太懂支付寶是啥,但是我覺得應該是能讓旅客方便購票的。”

  從只有四五間瓦房到先進的站房設施,從人工窗口售票到方便快捷的自動售(取)票機售票,從一天接發6趟車到現在春運每天接發400多趟車……左春秀感受著鐵路快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雖然旅客越來越多,但是秩序卻越來越好。高速鐵路網的加入、火車票購買渠道的增加、車站實施的各項便民服務舉措,讓旅客出行更加。

  鄭州站的春運史也正是中國鐵路歷史變遷的縮影。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左春秀見證了60多年鐵路春運的歷史變遷。

  (原標題:85歲老人左春秀:見證中國鐵路春運60多年變遷)

標簽:春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