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恐“常態化”之下的土耳其逐漸“中東化”
跨年之夜,發生在夜總會的一場恐怖襲擊事件為土耳其的新年開局蒙上了血色。
1月1日淩晨,槍手闖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一家聚集了約600名顧客的知名夜總會端槍掃射,造成至少39人死亡、69人受傷。1月2日,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宣佈對此事負責,並稱,“針對基督教狂歡者”的這次襲擊,是對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開展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的回應。不過,據外媒報道,此次恐襲事件中的死難者大部分都是來自穆斯林國家的外國遊客。
近兩年來,土耳其安全局勢嚴重惡化,從2015年年中算起,已有超過400人死於發生在土耳其的恐怖襲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員1月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暴恐“常態化”之下的土耳其,漸有“中東化”的趨勢。
內外因素交織導致暴恐事件頻發
敘利亞內戰已持續了近6年之久,作為敘利亞的鄰國,土耳其安全局勢惡化與敘利亞戰爭的外溢效應脫不開關係。唐志超研究員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土耳其內外政策的一些轉向,又加劇了安全局勢的惡化:
國內方面,2015年7月,土耳其政府與庫爾德工人黨停火協議失效,雙方戰火又起,衝突不斷。同時,土耳其國內各種矛盾累積,特別是2016年7月發生未遂政變後,埃爾多安著力整肅軍隊、警察和情報機構,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反恐能力。
國際方面,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將原本對準阿薩德政權的矛頭掉轉,加大了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在西方壓力下,土耳其截斷了極端分子過境通向敘利亞等國的通道。土耳其在對外政策方面的一些轉變,招致極端分子的不滿,進而可能將土耳其當作襲擊目標。
土耳其漸有“中東化”趨勢
唐志超認為,從安全層面看,土耳其目前的情況,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越來越相似,即: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暴力和恐怖襲擊。這個趨勢的背後更深層的背景是,土耳其在政治上也越來越趨於“中東化”。
唐志超研究員解釋説,土耳其1923年立國以後,一直在走“去中東化”路線,它不願意成為亞洲國家,而要脫亞入歐。同時土耳其也加入了歐洲的各類機制。但近年來可以看到,埃爾多安正重新為土耳其定位,即從世俗向伊斯蘭回歸、從傾向西方向傾向東方回歸,重新將土耳其定位為歐亞國家、中東國家。
最突出的一點是,在政治發展上,土耳其越來越像其他中東國家一般,面臨著政局動蕩、政治發展方向不確定的困境。唐志超研究員説:“原先大家都以為,土耳其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模板,已經永久解決了世俗和伊斯蘭之間的關係問題。但現在看來,土耳其依然跟其他中東國家一樣,面臨同樣的難題。”
埃爾多安對土耳其的重新定位,對土耳其的外交政策産生了很大影響。唐志超認為,由於西方和土耳其之間互不信任,土耳其外交政策目前可見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土耳其與俄羅斯的走近,則傳遞出土耳其越來越獨立於西方陣營的信號。土耳其以往作為溝通西方和伊斯蘭世界的橋梁作用大為削弱。
“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日子可能不長了
在敘利亞政策上,土耳其早期堅定地奉行“挺反對派、倒阿薩德”立場,但近期,土耳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對此作出了策略調整。這種調整表現在,與俄羅斯、伊朗一道就敘利亞問題發表“莫斯科宣言”,出兵敘利亞北部打擊“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等等。
發生在跨年夜的這起恐怖襲擊事件,會不會給土耳其的敘利亞政策帶來更徹底的轉變,促使其進一步加大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力度?
唐志超研究員認為:“土耳其的對外政策相對於過去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但並不是根本性的轉變。目前土耳其面臨的暴恐威脅壓力,加上未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可能就巴沙爾政權的存廢與俄羅斯達成協定,並加大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土耳其未來對其敘利亞政策作出根本性的調整。”
對於“伊斯蘭國”而言,這當然不是好消息。唐志超研究員分析認為,“伊斯蘭國”所謂的“首都”拉卡在2017年被“拿下”的幾率非常大,“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有可能在2017年被終結。
要達成這一目標,關鍵在於美俄是否能達成協定,而這在2017年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唐志超認為,特朗普在中東最主要的政策目標就是打擊“伊斯蘭國”和極端主義,未來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可能會加大投入,雖然可能不會表現為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但小規模的增兵卻是可能的。同時,美國也可能加大與俄羅斯協調的力度。“加之目前敘利亞政府軍已奪回阿勒頗,摩蘇爾的收復戰也在進行之中,按照戰場上的發展態勢,‘伊斯蘭國’在拉卡和敘利亞的好日子可能不長了。”唐志超研究員説。
不過,唐志超研究員也指出,即便“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被消滅,但作為一種恐怖主義意識形態,卻不會隨之很快消亡。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它也不會停止在全球發起暴恐活動。(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