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人口學者:未來中國迅速老化 放開二胎政策依然不夠

2017-01-09 10:42:4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易成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1月6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京舉辦系列圓桌研討會之“梁建章:人口,創新和城市規劃”,CCG 副主席、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就人口、創新和城市規劃的關係發表演講。研討會由CCG秘書長苗綠博士主持。

  中國素來被認為是人口大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依靠人口紅利,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2016 年起,北京和廣州等城市相繼制訂人口規劃,控制人口增長速度,緩解大城市面臨的種種挑戰。但,中國人真的太多了嗎?

  梁建章寫作的《中國人太多了嗎》引起國人對人口問題的重視,此次研討會他從國際比較的角度談論人口、創新和城市規劃,視角新穎。

  

  梁建章正在回答記者提問 趙春曉攝

  梁建章認為,人口多、市場大的規模效應,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突出的優勢。年輕人適合創新創業,而目前的人口老齡化是阻礙創新創業乃至降低企業活力的主要因素。從宏觀層面講,也會導致經濟政策保守化。他以美日為例,實證説明越是年輕的國家創新的活力越強。未來的中國迅速老化,即便現在放開二胎政策依然不夠,因為新生兒佔世界新生兒的10%都不到。財政補貼效果不明顯,人力資源投入不夠,九年義務教育、高考以及幼兒園、託兒所等還有較大的差距。

  梁建章同時指出,大城市在産業集聚、人才集聚、跨界産業以及世界交流方面具有優勢。中國的城市人口偏少,最大的國家應該有最大的城市,中國顯然沒有。對於貧富差距,他認為主要是城鄉收入的差距,中國的城鄉收入並沒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而縮小,主要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動。至於交通與城市、人口規模的關係,並無正相關性。最堵的地方是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的城市,而不是發達國家的特大城市,比如,紐約道路的密度比北京更密,東京的土地利用率明顯比上海高。最後他指出,霧霾與城市大小也沒有必然聯繫,城市化率與污染成反比。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表示,今天探討的人口、創新和城市規劃非常有意義,關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影響深刻。他指出,今天我們對人口數據患有恐懼症,認識上存在一定誤區。我們對人口變數規律認識不足,從超大時空的視角,時間維和空間維不是一個概念。時間維度,目前不可逆;空間維度,我們要注意人口替代規律——它也是發展中地區到發達地區的過程。從第一産業到第三産業的轉變背後,實際上是人口身份的轉移。我們在制訂政策的時候,需要全面認清和分析這些規律,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停滯中進行反思。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袁剛認為,國家現在需要非常重視人口問題,放開二胎是一個具體措施,但目前效果不明顯,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嬰兒潮。他指出,計劃生育實施40年來導致了人口結構和數量的問題,比如上海發展為第一特大城市的過程中人口規模增大,而60歲以上人口占三分之一,其中80%以上又是獨生子女家庭,這就造成城市缺乏活力,本地人萎縮,城市創新完全靠外來人。另外,二、三線城市的育齡婦女平均僅有0.72個孩子,也已進入超低生育水準。他認為主要是由於願生二胎的人比例不到一半,放開二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建議不要限制生育,也不要補貼不生育,讓人口順其自然。同時計生人員應適當裁撤,人員轉移到衛生或其他部門。

  財經網人口專欄作家黃文政進一步強調目前人口問題的嚴峻,不僅僅在於老齡化,而更多是人口數量下降的趨勢不容樂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得益於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人口紅利是巨大優勢,但一直被當作巨大的劣勢予以遏制。比如説,我國人口比例從200年前佔世界人口35%減至1949年的22.1%,到現在的18.5%,並且低生育率會讓未來每50年人口數量衰減55%,加上未來10年育齡婦女人數將降低45%,使得我國人口銳減的趨勢不可逆轉。另外,大家都説建國後人口暴漲,其實不然。1950-1980年,中國人口增長並非世界最高;之後的1980-2010年,人口生育意願更低了,沒有希望。從目前人口趨勢發展來看,至少需要兩三代人的時間才能將中國人口增長率提高到世界平均水準。

  智聯招聘 CEO、CCG 常務理事郭盛就人口與就業問題與嘉賓進行了交流。CCG副秘書長劉宇、CCG中文雜誌主編李文子等多位研究員,以及20余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參加了研討。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