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氣象局公報:2016年霧和霾過程少於2015年

2017-01-10 16:56:58|來源:中新網|編輯:鄧晨曦

  中新網1月10日電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佈會今天舉行,國家氣候中心主任、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宋連春在會上指出,2016年霧和霾過程少於2015年。2016年我國出現了8次大範圍、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次數比2015年少3次。

  宋連春今日在會上發佈《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他介紹,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2016年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特點:

  一是2016年我國氣溫為歷史第三高。2016年,全國大部氣溫偏高,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81℃,為歷史第三高,其中西北大部及西藏大部、四川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蘇東南部、山東中部等地偏高1~2℃。 其中,夏季氣溫又創造歷史新高,全國平均氣溫偏高0.9℃,為歷史最高。其中華南高溫日數偏多10.4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的一天。 全國384縣市最高氣溫突破了歷史極值。 入冬以來,我們國家的冷空氣活動弱,氣溫偏高。11月份以來,全國平均氣溫0.7℃,偏高1.4℃,1961年統計以來最高的時期。

  二是全國平均降水量為歷史最多,達到730毫米,較常年偏多16%。長江中下游沿江比常年偏多兩到五成,安徽東南、江蘇南部偏多5成到1倍。 長江中下游地區偏多25%,為歷史最多。華北偏多23%,華南偏多19%,東北偏多17%。從主要流域來看,長江流域偏多19%,遼河偏多15%,松花江偏多16%。從季節分佈來看,四季降水比常年平氣偏多,冬季、秋季偏多最為顯著。 雨季進程來看也有一些特徵,2016年我們國家入汛早,結束早,雨量偏多。

  三是暴雨多,南北洪澇併發南北洪澇併發。2016年我們國家出現4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暴雨日數為1961年以來最多一年,26個省(區、市)出現城市內澇,為暴雨洪澇災害偏重年份。 6月下旬至7月中旬長江中下游汛情嚴重。7月中旬,華北、黃淮暴雨洪澇災害嚴重。

  四是登陸颱風多、平均強度強。 2016年有8個颱風登陸,平均登陸強度達到13級,比常年明顯偏強。登陸颱風當中強颱風比例為歷史最高。其中第14號颱風“莫蘭蒂”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颱風,也是2016年登陸我國大陸的最強颱風,造成的經濟損失重。1號颱風“尼伯特”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初臺,也造成巨大損失。

  五是強對流天氣多,損失偏重。 2016年,全國有2052縣(市)次出現冰雹或龍捲風天氣。6月23日,江蘇省鹽城阜寧、射陽遭受龍捲風、冰雹特大災害,造成巨大損失。

  六是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影響相對偏輕。全國平均降雪日數比常年偏少11.2天,是1961年以來第三少年份,應該説2016年低溫冷凍災害和雪災屬於偏輕年份。但是因為氣溫具有階段性變化,1月下旬我國南方出現了雨雪冰凍天氣,特別是廣東城區出現了1949年以來的首場降雪。而在11月下旬,我國中東部遭受了強寒潮的襲擊,河南、湖北等地30多個縣(市)最低氣溫為當地11月曆史極小值。

  七是全國乾旱範圍小,影響偏輕。總體上2016年,我們國家沒有出現大範圍持續時間長的嚴重乾旱,旱情跟常年相比總體偏輕。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一部分地區發生了夏旱等;黃淮、江淮及陜西等地夏秋連旱;鄂湘黔桂等省部分地區出現秋旱。

  八是2016年霧和霾過程少於2015年。2016年我國出現了8次大範圍、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次數比2015年少3次。主要發生在1月1—3日,11月3—6日,和去年年底12月16—21日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比較重的霾天氣過程。 總體來説,2016年我國氣候對農業氣候影響條件一般,部分地區因為暴雨、洪澇、高溫、低溫陰雨、階段性乾旱造成農作物受災;降水資源比2015年偏多7705億立方米,為1961年以來最多一年,異常的豐水年;冬季北方大部氣溫偏高,採暖耗能減少;夏季氣溫偏高,降溫耗能不同程度增加;冬半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氣環境容量均偏低,不利於大氣中污染物清除;另外雨雪、大風、霧和霾、沙塵等交通不利天氣偏多,應該説對交通運輸影響比較大。

標簽:霧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