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東北經濟】有這樣的能匠,東北經濟振興就有希望!
2017年1月11日,“直擊東北經濟——吉林行”中央網絡媒體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吉林市。當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簡稱“吉化”)。
吉林石化公司黨委書記邱克介紹説,2016年,吉化實現了扭虧為盈。其全年主營業務收入492.6億元,繳稅129.3億元,連續5年未發生工業生産亡人事故。中國化學工業的長子終於揚眉吐氣了。
在連續虧損122億元的兩個寒冬中,吉化人攻堅鏖戰,砥礪前行。2014年,同比減虧13億元;2015年,同比減虧24億元。2016年,吉化終於迎來了和煦的春風。
作為吉林省、吉林市的支柱企業,堅守“大平穩”理念的吉化鍛造了一批精銳的能匠,每一組喜人成績的背後都是他們一步一腳印的堅實付出。
“功夫到家,石頭開花。”一句朝鮮族諺語是吉化能匠精神的切實寫照。借能匠極致之力,吉林經濟乘奔禦風,扶搖直上。
陸書來博士和他的智囊團工友
由過去“生産啥賣啥”到“用戶需要啥産啥”
ABS樹脂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工程材料之一,主要用於家電外殼、汽車工業用塑膠製品等。目前,吉化ABS年産能60萬噸,是中石油最大的ABS生産基地。但在三年前,由於了解市場需求不夠,産品品質和性能滿足不了用戶需要,一些原有的市場份額逐漸被LG、奇美等同行業産品所取代,導致産品大量積壓。
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工廠的總工程師陸書來帶領團隊查找問題,反復試驗,調整工藝,大幅降低産品雜質,提高産品白度、減小色差,最終ABS産品的外觀和性能遠高於國內同行業産品,成功開發並生産了0215H産品,成為格力、美的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陸書來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他説:“平時要多準備,準備要佔工作的7成,準備盡可能全面,比如我在做研究的時候就要一併考慮工業化應用方面的問題。”除了堅守研發、生産陣地,陸書來還做起了銷售能手背後的力量:“銷售人員沒有我了解産品,這個最適合什麼用戶,用在哪,我最清楚,當用戶在使用中遇到了銷售部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就是他們的後盾。”
吉化由過去“生産啥賣啥”到“用戶需要啥産啥”,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他們又相繼開發了摩配料、鞋跟料、高光黑色料等特色專用料,實現了ABS産品産銷兩旺。
在流水線上的合成橡膠
8小時幹不成吉化事業,大夥心裏都有活兒
“拼命三郎”饒東臣,是乙烯廠某車間主任。39歲的他一頭灰白短髮,像極了廠外瀰漫的霧靄。據饒東臣的一位同事介紹,全年節假日都不曾見他休息,廠裏的裝置有任何問題,總能隨叫隨到,電話就放在枕邊,隨時待命,連在外地的老岳父來吉林住院,都嗔怪看不到他人影。
勞模李永翔是建修公司東部檢維修一車間的鉗工班長。下工後,他給自己加班“開小灶”,鑽研出一套自創的“李永翔工作法”,並主動挑戰高精尖設備,攻克設備難題50多項,推進進口設備關鍵部件國産化7項,為企業增創效益近千萬元。
要爭當“頭羊”,拒絕當“羊倌”。2015年1月5日,距離有機合成廠儀錶車間班長岳振東正式退休還有4天。那天,他成功處理了水汽438號進下電磁流量計準確性問題。在處理過程中,身邊的其他同事看到岳師傅還如以前一樣搶在前幹臟活、累活,既感動又心疼,紛紛要求下井完成最後的接線工作。而“老吉化”岳振東卻喘著粗氣説:“最後一班崗了,我得站好。”
吉化能匠自有後來人
“90後愛不愛石油化工企業還是個問號。”邱克笑著打趣道。
“現在最小有1996年的,有的挺能吃苦,還評上了公司的先進。”饒東臣向記者大略介紹了目前帶新人的情況,一提到愛徒,滿眼驕傲。
“我喜歡踏實肯幹,有研發方面潛質、悟性的學生。”陸書來認為,除了專業知識儲備,能和工人師傅們打成一片、講話接地氣也是優秀科研人員的必備素質。
記者微手記
機器碰撞的聲音在整個車間回蕩,十分嘈雜,腦袋裏像響著無數只駝鈴。
面前是製作乙丙橡膠的流水線,一位看起來約50歲左右的工人熟練地將橡膠上的雜質去除。明明是乾乾淨淨的一塊橡膠胚子,哪有雜質的影子?聽到我的問題,這位工人回應:“幹久了,我就是能看到啊。”接著,又用手擇了擇我根本注意不到的雜質。那一刻,他像一部劇的主演,準確説完自己的臺詞之後,自信無比地笑了。
重復一件事,將其做到極致,這是匠人的精魂——在來到吉林前,我以為“工匠精神”是一個宏大的敘事,辭海般卷帙浩繁,很難下定義。
來到吉化後,“大平穩”是我看到的最多的表情。這三個字成了我對“工匠精神”的新理解。
在我當面讚嘆饒東臣工作勤奮時,他不好意思地撓了下後腦勺,説:“我離‘鐵人’還差得遠吶”。
有這樣一批能匠存在,一代傳一代,振興經濟的希望又怎會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