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記者手記:湄南河畔探尋普密蓬國王的遺跡

2017-01-18 18:03: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普密蓬一橋”下的拉頗工程紀念館和普密蓬塑像(攝影:崔沂蒙)

  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崔沂蒙):剛剛過去的2016年,對泰國人民來説是難忘的。這一年的十月,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逝世。斯人已逝,但是普密蓬國王留給這個國家的遺産卻是豐富的。這些遺産既有“知足”、“適度”的處事哲學理念,又有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2017年1月中旬的一個週末,記者沿著蜿蜒曲折的湄南河,尋訪了當年普密蓬國王下令修建的湄南河拉頗段水利工程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兩座跨河橋。

  如果説4000多公里長的湄公河是一江連六國的“東方多瑙河”,那麼蜿蜒流淌的湄南河則是泰國的“母親河”。泰國歷史上多個首都選在湄南河畔,湄南河養育了沿岸上千萬的泰國百姓。只是這條河流給泰國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富足和喜悅,也時不時讓泰國百姓飽受洪澇之苦。

  歷史上,包括曼谷在內的湄南河流域曾多次發生洪澇災害,雨季降水多是一個原因,但是河道排水不暢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曼谷處於湄南河下游,一旦上游的洪水傾瀉而下又不能及時排入大海,那麼極其容易形成城市內澇。

  這個問題引起了普密蓬國王的關注。上世紀90年代,他實地考察了曼谷地區的湄南河水系,發現湄南河在曼谷-北欖府的拉頗段走向迂迴曲折,再加上河道淺、水面窄,對排水十分不利。很多時候上游的來水還未及排向大海就溢出了河岸,造成整個曼谷市區的內澇。

  在調研工作結束後,普密蓬國王下令疏浚河道。原先淺淺的河道變深了,窄窄的水面也擴大為600米寬的碧波。曾經的洪泛區現在已經改造成了城市花園。每到週末,很多曼谷的自行車愛好者都相聚於此沿河騎行。為了進一步合理分配水資源,普密蓬國王還指示在曼谷湄南河段修建了拉頗水閘。在旱季時可以儲存水資源,在洪水來時可以提早放水,保證河道的泄洪。

  水路問題解決了,陸路交通也是個“老大難”問題。以前在湄南河拉頗段兩岸的曼谷居民和北欖府居民只能通過船隻往來,而無法通過陸路來往,給人員交流和貨物運輸造成極大不便。在普密蓬國王的授意和各方的努力下,2006年,湄公河拉頗段河面上架起了兩座斜拉橋,成為連接曼谷市和北欖府兩地的重要陸路交通設施。“天塹變通途”,出於對國王的愛戴,這兩座橋分別被命名為“普密蓬一橋”和“普密蓬二橋”。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泰國政府在“普密蓬一橋”下修建了“拉頗工程紀念館”。紀念館內詳實的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回顧了湄南河河道疏浚和跨河橋建造的整個過程。在紀念館外,樹立著普密蓬國王的塑像以及刻有他禦言的石碑。在這些石碑上,記述著普密蓬國王關於為人做事最基本的9個原則,包括勤勉、適度、自知、説到做到、溫和而不軟弱等等。

  如今,這位備受泰國百姓愛戴的國王已經告別了他的子民。但是他留下的精神和物質遺産卻是豐富而實在的。這些財富對於一個民族來説是寶貴的也是唯一的,必將為幾代泰國人民所銘記和珍藏。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