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精神的創新表達——2017年央視春晚印象
作為新年俗的一部分,“春晚”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央視春晚因其特殊地位和影響,自然而然地成為每年春節期間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7年央視春晚以中國文化精神為底色,從民族藝術傳統中汲取靈感,用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唱響了充滿陽光的時代主旋律,也凸顯出電視文藝在整合、創新方面的非凡實力,成為2017年新春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自覺追求民族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是2017年央視春晚的第一個特色。
這種追求最集中地體現在以親情為主題的語言類節目上面。親情是中國文化之根,過年“過”的就是親情。因此,春晚創作團隊把親情作為語言類節目的共同主題,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用最樸素、最真誠的感情觸動人們心靈中那個柔軟的角落。小品《大城小愛》聚焦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讚美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職業精神和美好情操。小品《老伴》以幫助失憶的老伴恢復記憶為線索,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流淌著家的溫暖。小品《真情永駐》講述一對離婚夫妻通過電視相親節目複合的故事,深情呼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聲《姥説》通過兩個姥姥對外孫的不同態度,訴説了對親情的眷戀和家風、家教對人的影響。這些節目在親情中透露出社會生活變化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在普通百姓的人生追求中寄寓了對國家繁榮、社會進步的期盼。
自覺追求崇高、壯美的美學品格,是2017年央視春晚的第二個特色。
整臺晚會格調昂揚、激情四射,充溢著引人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參加演出的歌曲《當那一天來臨》,顯示出偉岸、豪邁的陽剛氣概。80位武術冠軍傾情奉獻的團體表演《中國驕傲》剛柔相濟,于變化莫測中展現出中國武術的精髓。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11位航天員親臨現場,攜手升起五星紅旗,表達了人們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成龍和兩岸三地大學生共同演唱的歌曲《國家》盪氣迴腸,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此外,春晚創作團隊還精心設置了一個“與英雄一起過年”的環節,把幾位老紅軍請到現場。當董卿介紹到大年三十是105歲的老紅軍王定國的生日時,現場全體觀眾肅然起立,向這位老英雄獻上美好的祝福。
自覺追求契合當代觀眾審美情趣的表達方式,是2017年央視春晚的第三個特色。
春晚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探求表達方式創新的過程。2017年央視春晚更加注重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理念的結合,也更加積極地探索如何運用視聽手段強化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開場歌舞《美麗中國年》、兒童歌舞《金雞報曉》的內容取材于傳統文化,但節奏和韻律富有現代感,對年輕觀眾極具吸引力。舞蹈《清風》中演員的表演與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靜穆、悠遠中創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此外,自由的舞臺空間、絢麗的360度LED屏都進一步放大了節目的中國符號,使人與環境渾然一體,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血脈的流動。
不過,2017年央視春晚最突出的亮點,還要説是大型實景演出與晚會現場的完美結合。東西南北四個分會場的巧妙設置,極大地拓展了晚會的空間和傳播力。上海的“光舞臺”、四川涼山的“火舞臺”、廣西桂林的“水舞臺”、黑龍江哈爾濱的“冰舞臺”,在構築地域文化景觀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視聽體驗。上海分會場的歌舞《夢想之城》流光溢彩,四川涼山分會場的舞蹈《火舞歡騰》矯若遊龍,廣西桂林分會場的歌舞《歌從漓江來》如夢似幻,哈爾濱分會場的舞蹈《冰雪夢飛揚》氣韻靈動。它們共同以富有時代感的形式,呈現出當代中國人蓬勃的生命狀態。
與往年相比,2017年央視春晚更尊重觀眾的意願與期待,更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更注重節目的品位與格調,在這個意義上,它所體現出來的,不僅是一種藝術理想,而且是一種鮮明的文化主張。(作者:李躍森 單位: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