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年味變淡了嗎?

2017-02-03 08:43:13|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今年春節長假,有人選擇網購辦年貨,有人選擇外出旅遊,有人選擇微信拜年……在中國人心目中這個最重要的節日裏,很多人不免陷入疑問:遵循傳統的年俗是否真的變淡了?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年味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概念。抽象地説,就是每個人過年的感覺,以及對過年的重視與倚重程度。在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年代,過年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讓人在填飽了肚子後,實現精神的滿足,那麼過節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全家團聚也好,親朋相會也罷,抑或尚未興起的同學會、戰友會、鄉友會等聚會活動,都不過是“以吃為目的”的形式錶態。不過,當人們的精神欲求從最初淺的層次上升到更高的追求,以吃喝為主要載體的過節方式,必然會發生變化。

  這是一個個性而多元的社會,每個人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不再同質,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性。有人推崇傳統,有人講究新潮,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偏好安靜,有人熱衷群居,有人垂青獨行,隨著手段的日益豐富,表達的渠道不斷暢通,過節的方式就不再單一性和模式化。以拜年為例,傳統模式下,要麼是親自上門,要麼是書信往來,而現在可以電話、短信、微信作為手段,既快捷又高效。之前全家團圓,為了吃一頓團圓飯得忙上好幾天,現在購物可以足不出戶網購,吃飯可以在酒店預訂,也可以請大廚上門按照自己的要求加工,既方便省事,又用不同的方式達到了同一目的。

  自有過春節的儀式以來,其形式一直在不斷地演變,唯一不變和不斷豐富的只是團圓、喜慶、祝福的主題。年味是一種感覺,是基於自我的幸福獲得感和認知感。以前的過年方式簡單和單調,然而大家卻有極強的滿足感和釋放感,“濃濃的年味”則是一種低層次的追求。當人的幸福閾值變高,幸福感不再容易滿足之時,再用過去的標準來衡量,顯然是一種“參照錯誤”。不斷進步的社會,必然要做到對個性的充分尊重和滿足。過節方式發生轉變,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也是社會變遷的標誌,從某種意義講,參照過去的標準來談年味的淡與濃,其實是漠視現狀的矯情。

  若時間發生倒退,讓每個人回到過去,單純而簡單的重復生活、實現儀式、詮釋內容,相信誰都不會願意。物質貧乏的時代,精神其實也相對貧瘠。個性需要釋放,人性需要解放,只有讓每個人活得更為自主,更為充分,更為自由,社會才能實現進步,也才能彰顯進步的價值。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標誌和特徵,我們今天所不滿意的地方,或許正是下一代人所羨慕之處。年本無過,一切皆源心結。

  讓心態保持平淡與沖和,方能悟出人生的真諦,歸於過年的初心。不滿意可以作為一種改進的理由,也可以成為期待的動力,卻不是破壞內心平衡的介質。年依然是那個年,只是參與其間的人,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作為個體,每個人不但要與別人相比,還要與自己和過去相比,以過去的處境和明天的期待作為坐標,才能求同存異,實現內心的和諧。感知年味的參照是什麼,不是基於形式的固守,或者為著形式而形式,而是要在個性解放和尊重他人的基礎上,達到利己與利人的有機結合,實現傳統年俗遵循與形式創新的最優選擇。(堂吉偉德)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