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好調順調優農業結構——二論學習貫徹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做好農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這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指明瞭實踐方向。
調優産品結構,要突出“優”字。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中高端供給,優化農業供給體系。要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思路,統籌調整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推進種養加協調發展。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創建、品質安全監管,千方百計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要重點依託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建設,引導農産品生産加工向主産區、優勢區轉移集聚,把地域土特小品種做成持續成長的大産業,做成助力脫貧致富一方的大産業。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積極發展專業化、合作型的社會化服務,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讓小規模家庭經營農戶分享規模經營收益。
調好生産方式,要突出“綠”字。就是要推行綠色生産方式,修復治理生態環境,讓農業生産“綠起來”。現在農産品供給相對充裕,農業增産再也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既不能欠新賬,還要想方設法還舊賬,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要以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為重點,推進農業清潔生産。要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形成供水節水並重的水利建設新局面。讓農業“綠”起來,關鍵還要以“退”為“進”,加大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力度,繼續實施輪作休耕,搞好生態修復,把該退的邊際産能堅決退下來,把該治理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切實治理到位。
調順産業體系,要突出“新”字。就是要做強一産、做優二産、做活三産,推動農業生産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加快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要大力發展現代食品工業,提高農産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要充分發揮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要建好用好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園等平臺,將現代化生産要素、生産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讓新産業新業態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城鎮居民休憩的新去處、傳承農耕文明的新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調好調順調優農業結構,突出綠色優質供給,絕不意味著忽視糧食生産,絕不意味著不再關心基本供給量,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糧食過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注重保護並優化糧食産能,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