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級男孩自己理財 2年存下2萬元還給媽媽買蛋糕
彤彤的兩個賬本,壓歲錢已經存到近兩萬。
這兩天,不少熱心網友忙著給小朋友們科普“史上最大騙局”,即“爸媽先幫你把紅包存起來”,結果,你懂的……
過完春節,孩子們肯定收到不少壓歲錢,作為父母,該怎樣處理這筆原本屬於孩子的財富呢?在此之前,錢報教育微信公眾號“升學寶”專門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壓歲錢的最終去向有三種:一是擔心孩子太小亂花錢,所以幫忙存起來;二是別看收進來的紅包是孩子的,發出去的紅包可是大人的,所以統統充公;三是由爸媽管理,用於孩子的日常開銷,包括購買學習用品、交學費等。
總而言之,爸媽就是不放心把壓歲錢交給孩子自己打理。
不過,升學寶粉絲“望月”在後臺留言,用她和兒子的故事現身説法,還有更好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望月”的兒子彤彤從一年級就開始自己打理自己的“財産”,才過去不到兩年,奇跡出現了,彤彤出門不再買零食和小玩具,消費也學會了有計劃。他甚至用自己的錢給媽媽買了個生日蛋糕,請外公外婆看了電影,過年的時候還給外公外婆各包了個200元的紅包……
母子倆的一份“理財協議”
改變了一切
採訪中,媽媽將彤彤的轉變歸功於以下這份“理財協議”:
首先,從一年級開始,彤彤每週可以拿到10元零花錢。
年終結算時,媽媽會按彤彤現有存款翻倍支付利息,存得越多利息越高。比如,去年12月31日彤彤的零花錢結余是430元,翻倍付息,就是按860元支付利息,相當於存款獎勵。“這對於孩子的理財意識刺激蠻大的,孩子容易有花錢衝動,但是為了翻倍獎勵,他會極力省下這筆錢,存錢的動力更大了。”
彤彤一年有四筆雷打不動的“禮物費”,分別是暑假(100元)、兒童節(50元)、生日(100元)和過年(100元),不要禮物或購買的禮物未到指定額度的部分可以折現,但是如果超出額度,就必須自己買單。
除了生活必需品、吃穿用度、文具等日常開銷,超出合理範圍的物質和娛樂消費全部由彤彤自理。比如,他想玩商場裏投幣的電子遊戲,家裏點播網絡電影,忘戴紅領巾、小黃帽需在校門口小賣部買,必須自己掏錢。
壓歲錢平時存在銀行,以備不時之需。比如,一家人出門旅遊,會從中支取彤彤自己那一部分費用。今年過年,彤彤給外公外婆包的紅包,也是從這裡支出的……
為啥要擬一份這樣的協議?
原來,彤彤上幼兒園後,大部分時間跟老人住在一起。因為“隔代寵”,每次出門總要大人買點小玩具、小零食。“時間一長,養成了彤彤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想要的習慣。那些5塊10塊的玩具,他每次到玩具店轉一圈,都要抱一兩個回家。”媽媽説。
看到這麼小的娃“大手大腳”花錢,全家都覺得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想用這個方法,培養其合理的消費觀念。
從月光族到“精明鬼”
小小記賬員的兩本兒童賬本
“理財協議”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彤彤也是“月光族”,放學後冰激淩、薯片各種買買買,和大人發了工資一樣。“後來他發現‘衝動是魔鬼’,慢慢開始學會省錢,而且存款越多,越捨不得花錢。其實孩子消費的心理和大人是一樣的。”
為配合“理財協議”的執行,媽媽還給彤彤預備了兒童賬本,每筆日常開支和收入都要記下來。因為彤彤的爸媽都從事財務工作,平時家裏也有記賬的習慣。
彤彤現在總共有兩本兒童賬本:一本是記錄零花錢的開支,平時錢和賬本鎖在一個小鐵盒裏,藏鑰匙的地方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次因為錢報記者採訪,彤彤才找出鑰匙,展示了一下小鐵盒裏的“內容”。另一本負責記錄大額的紅包,也就是壓歲錢,平時錢存在銀行。在兩本賬本裏,每一筆存款和支出都清清楚楚。
通過賬本,彤彤知道每一筆錢是怎麼花的,加上媽媽年終翻倍付息的巨大誘惑,現在買什麼都精打細算了。
媽媽留意到,彤彤和同學買東西時,別人看到喜歡的玩具,要徵求父母同意才能買。而彤彤自己可以判斷,這件玩具值不值得買。有時他在店裏,會拿起一樣東西看看價格,覺得不划算又放回去。
“他消費我們會給意見,但決定權在他,後果也由他自己承擔。因為花的是自己的錢,他現在即使碰到喜歡的東西,也會考慮再三。”媽媽説。
不光不亂花錢,能省的一定要省,這是彤彤形成的另一條理財觀。
去年,彤彤和媽媽去看望外公外婆,剛巧附近新開了電影院,媽媽提議帶外公外婆去看電影,彤彤一口答應,然後駕輕就熟上網買了團購票,才9.9元一張。不過,當媽媽打趣問他,要不要請媽媽看,他猶豫了一會,拒絕了。
“他大概是想能省則省吧。”媽媽説。
彤彤曉得省錢,但也不是摳門鬼,該大方的地方也很大方。除了請外公外婆看電影,去年媽媽過生日,他還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錢買了一個蛋糕。今年過年,他又主動給外公外婆一人包了200元的紅包。
媽媽有個打算,如果將來彤彤同意承擔風險,會鼓勵他購買一些理財産品。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感興趣。她認為,這樣做能提前培養孩子理性的消費觀,是一件好事。
原標題:自己理財後二年級男孩兩年存下兩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