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來臨 調結構與鼓勵新業態並重(圖)

2017-02-07 16:26:4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易成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 實習記者 吳佳怡):2月5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在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已成為我國農業主要矛盾的形勢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下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政策改革完善的主要方向。為此,已連續14年聚焦“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決定,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7年該文件的主題。

  玉米産銷市場化改革東北在進行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6日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針對供需矛盾,我國玉米主産區的東北地區,正在調整國家和糧食市場的關係。2016年,東北地區實行玉米市場化改革,調整玉米收儲制度。截至目前,提高了當地農業競爭力、減少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改革成效初顯。

  以黑龍江省為例,截至2016年12月15日,農民玉米銷售已經達到420億斤。在鼓勵和引導省內玉米深加工企業積極開展玉米市場化收購、加工和銷售,啟動實施黑龍江省農民糧食購銷專場活動等部署下,農民的玉米市場化銷售量增加了154億斤,市場化流通加快。隨著玉米價格隨行就市,省內對企業收購加工新産玉米補貼工作的開展,糧食企業採購成本降低,下游的加工企業迎來了擴大産能的春天,玉米深加工産業得到了發展,進而加快了玉米去庫存進程。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短期的陣痛,包括産量高與加工弱的矛盾、外運與運力的矛盾、糧價降與促增收的矛盾。

  其一,全國最大玉米産能和玉米深加工能力不匹配。統計顯示,2016年黑龍江省玉米産量約1000億斤,市場化收購量為800億斤,但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只有200億斤。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玉米就地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大量玉米需要外銷。二是外運量大且集中與運力相對緊張的矛盾。東北玉米每年10月起開始集中上市,而鐵路、公路運力相對不足。立春前後,農民會出現大規模賣糧的現象,矛盾更加突出。三是糧價下跌與農民增收的矛盾。以糧價下跌為例,近期東北玉米價格下降,很多地區收購價都已低於每斤0.7元。隨著糧價的持續走跌,農民收入因此會相應減少。

  圖片默認標題

  2月7日,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新富村楊佔國家的儲藏玉米。 攝影:黃麗

  家住黑龍江省賓縣的王佩文一家,去年玉米收入縮減近三成。像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多數農民面對玉米價格下降的情況,選擇待價而售,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民選擇種植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緩解經濟壓力。如家住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龍泉村的村民黃志剛,選擇種植蔬菜、豆類等作物以減輕玉米價低帶來的壓力。寧安市農委副主任李文煥對此表示,“玉米價格下降,農業效益低,而優化種植結構,科學合理佈局就成了硬道理。”

  在回應農民最關心的“種什麼”的問題上,一號文件針對不同農産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作出相應安排,以玉米為例,“推進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産者補貼制度”,繼續堅持通過市場定價,提高國産玉米價格競爭力,對於價格下降給生産者帶來的利益虧損予以補貼。另一方面,2016年我國籽粒玉米調減面積3000萬畝左右,唐仁健認為,這是當前農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農辦領導實地調研力推田園綜合體

  唐仁健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針對當前的農村發展形勢做出的研判,是一種新的提法。但中央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其實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次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以前的農業結構調整相比,是既有傳承和延續,也更有創新和發展。記者注意到,針對農業農村的發展,“一號文件”提出要打造田園綜合體,把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結合起來,推進農業農村的發展。

  “文件特別規定,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這個是前提),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唐仁健説。

圖片默認標題

2016年9月8日,唐仁健(右三)率中央農辦考察組在無錫田園東方調研。(田園東方供圖)

  位於無錫陽山的田園東方就是這樣一個已經初具規模的田園綜合體,它是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産業發展,結合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據該綜合體負責人張誠介紹,2016年9月,中央農辦領導考察指導該項目時,對該模式給予了高度認可,而唐仁健就是當時考察組的負責人。“2017年由田園東方首創的‘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解讀‘田園綜合體’模式是當前鄉村發展新型産業的亮點舉措。”

  據記者了解,田園綜合體的核心是農業。針對“三農”,田園東方在“農業”上集中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生産效率;在“農村”二字上改善生活設施,融入都市文化,建設美麗鄉村;在“農民”上給包括原住民在內的居民提供就業崗位,吸引農村勞動力成為農業産業工人,提升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現已向當地農村原住民提供了一批文旅和管理就業崗位、農業生産用工崗位,吸引了一批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開設書院、咖啡館、手作工坊等,帶動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鄉村旅遊業。

  唐仁健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