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學花燈原理 拓傳統年畫 迎元宵花樣蠻多哉
燈彩大師汪筱文為雙塔街道百步街社區學生教授元宵花燈製作技巧。□記者徐志強攝
蘇州人過元宵節,有許多“老法頭”的項目,如賞花燈、包湯糰、剪刻紙、猜燈謎……這不,元宵節還沒到,2月7日就有很多居民開開心心鬧起了元宵,吃的玩的都有,花樣也在翻新。記者獲悉,接下來的幾天,姑蘇區留園街道湖田社區、觀前街道小公園社區、婁門街道新湘苑社區等,也將開展多種形式的鬧元宵活動。
來碗熱騰騰的湯圓
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是元宵節中必不可少的傳統元素。如今,在巧手達人的創意下,傳統湯圓有了更多新面孔。7日,雙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區請來糕點師傅沈慧珠,與社區居民、小朋友一起動手DIY卡通湯圓,共慶元宵佳節。現場,小朋友們將水磨粉和成麵糰,加入可可粉、紅曲粉、抹茶粉、紫薯粉等,製作成各種顏色的麵糰。然後,大家發揮想像力,捏出各種創意元宵。“小豬”元宵、“小白兔”元宵,還有“玫瑰花”元宵,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為傳統佳節增添了新意。前天,在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社區居民和孩子們也用蔬菜水果榨汁混合糯米粉,做出了萌萌的“小雞”元宵。孩子們用豐富的想像力給大家帶來了團圓的祝福。另外,在留園街道嘉業陽光城社區,居民們圍在一起親自動手,用胡蘿蔔、菠菜、紫甘藍等蔬菜榨汁,將糯米粉染成了各種顏色,用豆沙作餡包進元宵。很快,500隻五彩湯圓出鍋了,百餘名居民齊嘗甜滋滋的元宵來慶祝這個傳統節日。在婁門街道東環社區,90歲的王棣芳老人也興致勃勃地參加了社區舉辦的包湯圓活動。
為了營造傳統元宵佳節的氣氛,尤其是為空巢老人的“年味”續航,觀前街道舊學前社區還廣發“英雄帖”,邀請空巢、孤老等居民走出家門,開展“慶元宵猜燈謎”活動。當天一大早,10條係滿了五顏六色的精美燈謎的彩帶就整齊地挂滿了社區小廣場,近200個燈謎都由社工花心思收集準備,有字謎、成語謎、地名謎、人物謎……不一會兒,兌獎處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無論是老人還是小朋友,臉上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哇,這個禮物太靈了,我答對了兩個謎題,就得到一包龍鳳湯圓,感謝社區讓我再次感受年味。”年近耄耋的沃雪生老人拿著獎品開心地説道。
蘇式花燈你會做嗎?
親手做一盞會旋轉的燈籠,為傳統的元宵佳節添樂趣。7日,在姑蘇區雙塔街道第二聯合工作站的組織下,轄區居民齊聚一堂,製作走馬燈。走馬燈是中國傳統綵燈中較為獨特的一種,燈內的輪軸上點有蠟燭,燭火産生的熱力,使空氣産生對流而轉動輪軸;同時,燭光將輪軸上的剪紙投影在燈面上,圖案便會不斷轉動。小小的燈籠集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是傳統手工藝品中的瑰寶。現場,參加活動的孩子們都被走馬燈所吸引,大家熱烈討論著其中的原理,儼然在上一堂實驗課。
中國傳統元宵花燈分為很多流派,其中以“蘇燈”最為著名。雙塔街道百步街社區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蘇州燈彩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汪筱文走進社區,讓居民零距離感受“蘇燈”獨特魅力。居民們在大師指導下,動手製作小宮燈、蓮花燈,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和深厚的廉政文化氛圍。“蘇燈具有精、細、美、巧四個特點。”汪筱文説,製作花燈時,只要將鐵絲彎出不同的造型,並用膠布把這些造型拼接起來,框架做好後,再裹上綢布,畫上彩畫,一隻花燈就基本完成了。現場,正在上初二的王澤同學跟著汪爺爺做起了小宮燈,“平日裏經常玩電腦遊戲,這次跟著汪爺爺學做蘇式花燈,感覺蘇州傳統工藝品很有意思。”
剪紙學得有模有樣
“特別有意思!”7日下午,在婁門街道鼎尚社區,初一學生鄒瑜跟著蘇州剪刻紙非遺項目傳承人吳永林學習剪紙藝術時,非常開心,僅僅一會兒時間,就學得有模有樣。為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社區工作人員專門請來吳永林,現場教轄區內的孩子們學剪紙。活動現場,吳永林展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剪紙作品,如“福”字、“春”字及“金雞報曉”等。傳授摺紙、剪紙、翻紙技藝時,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紛紛動起手來,一頁頁紅紙在孩子們一雙雙靈巧小手的裁剪下,變幻出一幅幅靈動鮮活的作品。
説起桃花塢木刻年畫,不能不提喬麥。就在今年除夕,央視四套還專門採訪了他的新作《大吉大利》,也就是他為雞年而製作的年畫作品。7日,他的弟子何木來到留園街道嘉業陽光城社區,給居民們介紹年畫的歷史與製作工藝,併為大家一一拓印一份年畫。在場的居民也紛紛圍在案邊,躍躍欲試。居民姚偉林笑著説,“我自己拓印了一張,真的沒那麼簡單!力道很重要,稍有不對,顏色就不均勻了。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到這項非遺技能,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元宵舞獅是中國歷來的傳統,每逢重大的節日,總能看見舞獅矯健的身影。2月7日,金閶新城(白洋灣)街道寶鄰社區和南山社區組織轄區內的小朋友一起體驗了舞獅的樂趣。社區工作人員還特意準備了材料,與他們共同製作少兒版醒獅。製作完畢後,小朋友分為兩組排好隊鑽進了醒獅的身體裏,開始了舞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