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大使在德媒發表署名文章:中德密切合作實現共贏
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近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德國《星期日世界報》發表署名文章《中德合作共同致力於世界穩定和自由貿易》,全文如下:
2017年已經到來,而我們跨入的是一個更加動蕩和更加難以確定的世界。一方面,地區危機、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交織難解。美國大選將帶來大國關係新一輪巨大變化,國際安全和政治格局面臨新一輪深刻調整。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黑天鵝”事件頻發的真正原因是“逆全球化”思潮、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世界往何處去,是開放還是保守,是合作還是封閉,引發各方深刻反思。
中國將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歷史證明,開放會給中國帶來發展和繁榮,保守和自我孤立只能導致落後和貧窮。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歸功於改革開放。中國絕不會關上國門,而且會越開越大。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全球化是一個客觀存在、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進程,既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機遇,也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全球化已經使我們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緊密交織,相互依賴。國際社會已經是人類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企圖阻止全球化是徒勞的,封閉孤立甚至以鄰為壑更是有害的。我們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合作共贏。
中國將積極推進全球化經濟治理。杭州二十國集團峰會大大推進了國際共識,全球化經濟治理取得新的成果。中國和德國密切合作,為此做出巨大貢獻。全球化治理應該以開放為導向,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合作為動力,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政府為推動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而提出的一項重要公共産品。這一構想把活躍的亞洲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經濟圈緊密相連。三年多來,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把中國的發展同歐洲各國發展緊密結合。18個歐洲國家已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7個歐洲國家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中國加入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中德建立“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協調機制。截至2015年底,中歐之間已開通16條貫通歐亞的班列鐵路,已運行1260多班次,年運送貨值近50億美元。
中國始終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力量。2015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四分之一的增長。2016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穩定在6.7%,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中國市場、中國製造、中國方案、中國服務以及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都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持久拉動力。
中德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在當前形勢下,兩國加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具有巨大現實意義,可以向世界發出合作、和平與穩定的積極信號。中德同為全球貿易和投資大國。兩國更應共同推進全球治理,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明確反對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我們願意進一步加強兩國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中德互為各自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約1600億美元,佔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的30%。德對華出口相當於對韓國、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2015年德國三大汽車廠商在華市場份額約30%,其中大眾在華銷售車輛佔全球45.2%。目前,德企在華共8200余家,累計投資超過600億歐元。大多數德企在華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利潤。中國對德投資剛剛開始,存量不足80億美元,佔外國對德直接投資的不到1%。中方將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營造良好的法治、政策和市場環境,為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提供更多投資機會。我們也期待德國對中國投資採取更多包容和開放態度,採取更多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談判、協商,照顧彼此關切,解決貿易摩擦。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前不久,德國從中國手中接過G20主席國的接力棒,在新的一年,中方作為G20“三駕馬車”成員,將大力支持德方主辦一屆成功的漢堡峰會。我們期待著與德方繼續保持密切合作,為推進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創造新機遇,向世界發出更多合作、開放、和平、共贏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