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辭職對白宮的衝擊波有多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鐵桿”邁克爾·弗林創造了一個“恥辱”的歷史紀錄——他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重量級崗位上只幹了24天就黯然辭職下崗。自1953年設立以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平均任期時長是2.6年,著名戰略家基辛格在這一位子上幹了2478天。(相關報道見北京青年報A8版)
從特朗普團隊裏的紅人到最短命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事件可稱得上是跌宕起伏“諜戰劇”“外交戰”與“宮鬥戲”,其“衝擊波”依然在發散,影響到白宮的內政外交走勢,甚至是特朗普政權的穩定性。
諜戰+宮鬥——
衝擊特朗普核心團隊
弗林辭職了,但其內幕細節依然撲朔迷離,許多問題依然在迷霧之中。
其一,弗林在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的通話如何被監聽的?就算被監聽,情報部門如何將其洩露給美國主流媒體的?
弗林事件的時間軸大致是這樣的:弗林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去年12月29日通話。今年1月22日,即弗林正式任職後兩天,《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情報部門正在調查弗林與俄大使通話一事。不久,《紐約時報》稱,軍方正在調查,弗林2015年莫斯科之行是否“從俄羅斯政府拿錢”。《華盛頓郵報》2月9日曝出,弗林與基斯利亞克的通話談到了制裁問題。
在美國,媒體雖然是“第四權力”,但記者不是神,他們如何能拿到如此絕密信息?歐洲輿論認為,很大可能是軍方、情報部門甚至白宮職員故意透露給媒體,就是要出特朗普的洋相。
其二,特朗普團隊本身也是倉促組隊,魚龍混雜,經驗不足,內鬥不止。實際上,弗林辭職並不是因為他給俄大使通了電話,而且是“忠誠”、品行與職業操守出了問題,“失去了特朗普的信任”。
就在《華盛頓郵報》大爆料的第二天(2月10日),特朗普團隊的二號人物——副總統彭斯與弗林交談後還對外稱,弗林與基斯利亞克沒有討論“任何”與制裁有關的事。但僅僅3天后,弗林在辭職信中親口承認談及美對俄制裁問題。彭斯被狠狠地涮了。人常説,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核心團隊的不和、不穩對特朗普來説不是好現象。
外交戰——
衝擊美俄關係乃至美國對外戰略
要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是特朗普政府外交上的重大轉變,起碼從特朗普的種種姿態上是這樣的。在選前,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交流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從勝選以來的相關表態看,其外交佈局頭號目標是重啟美俄關係,聯合俄羅斯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而這,讓美國傳統的“建制派”和歐洲憂心忡忡,甚至大為光火。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從國會到軍方再到情報部門,打掉特朗普政權的外交“轉向”的傾向極為明顯。一直以來,説特朗普以前從俄羅斯收受好處的説法紛紛擾擾。而今,弗林“通話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靶子,可以好好做做文章。儘管克裡姆林宮表態稱與自己無關,但特朗普政府正自顧不暇,與俄羅斯關係的“重啟”恐怕不得不推遲,甚至有擱淺的危險。
權鬥——
目標是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當選是美國政治的“黑天鵝”,美國“建制派”總是不死心,給特朗普出難題甚至搞掉這只“黑天鵝”是他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弗林事件爆發後,“建制派”“聞到了血腥味”,拼命要把事情搞大,最好要把特朗普拉下水。其中一個攻擊點就是:弗林談制裁“是不是特朗普授意的”?
儘管白宮方面鄭重否認,但一些國會議員已經放出話來,要求國會出面進行深入調查。
弗林事件的確讓特朗普政府陷入被動,白宮士氣低落。畢竟,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是一個要害職位,是總統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就分別擔任尼克松和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其聲望與權力大過當時的國務卿。
特朗普就職不到一個月,如此重量級崗位就走馬換將不是好苗頭。德國《明鏡》週刊稱特朗普正焦頭爛額,面臨四大困局:“禁穆令”司法失敗、媒體鞭撻、國會傾軋、情報部門“伸黑手”等。一些歐洲媒體認為,弗林事件進一步發酵,有可能把特朗普推向“被彈劾”的方向。
俗話説,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去年特朗普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入主白宮,但接下來“坐江山”似乎不是個輕鬆活。我們還是等著瞧吧。(向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