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民到導遊——巴以地區的貝都因人(組圖)
海平面附近的貝都因人社區。(攝影 孫伶俐)
貝都因人演奏傳統樂器。(攝影 孫伶俐)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從耶路撒冷到死海的公路兩邊幾乎都是荒漠,海拔逐漸降低,到了海拔為零的地方,公路邊有一個海平面路標,有貝都因人牽著駱駝在這裡供遊客拍照。而就在這旁邊的山坡上散落著一些極其簡陋的方形帳篷,有的是傳統的油氈布,也有的是鐵皮屋,但帳篷裏面還是挺乾淨的,有的地面上還鋪了鮮艷的地毯。這裡住著巴以地區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
海平面附近牽駱駝的貝都因人等待遊客來照相。(攝影 孫伶俐)
戴著白色頭巾、穿著牛仔褲的小夥子賈米爾説,這個小型貝都因社區叫“海平面”,加上婦女孩子只有77人,養了1200隻綿羊和山羊,還有一些土雞,但是沒有像其他沙漠裏的社區那樣養駱駝。他們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1980年從東希伯倫搬遷到這裡。不過以色列軍方警告他們這裡屬於軍事區域,太危險,不能住在這裡。以色列計劃在傑裏科附近建一個新城,讓貝都因人都住在一起,但是他們沒法搬遷,因為那裏是封閉的,不能放牧。貝都因人信仰伊斯蘭教,氏族內通婚,一般娶兩個妻子。賈米爾解釋説,因為他們有太多的羊需要放牧,還要做飯、照顧孩子,所以一個妻子忙不過來。不過賈米爾説他只娶了一個妻子,他覺得一個就夠了。賈米爾有兄弟姐妹18人,自己有3個孩子。他們這裡只有一個幼兒園,其實就是在一個寬敞點的、乾淨的帳篷裏學點阿拉伯語、做做遊戲,只上半天課就結束了,孩子上小學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就得坐大巴到傑裏科。
貝都因導遊賈米爾。(攝影 孫伶俐)
可能是野外放牧需要,按照傳統習俗,貝都因男子身上都會佩刀,但是由於要經常經過以色列檢查站,而一旦被發現身上有刀,就會被逮捕,所以他們已經不再佩刀了。大部分貝都因人並不像傳説中的那樣野蠻、剽悍,而是十分熱情友好,比如有的大叔牽著駱駝讓你隨便拍照,而有的擺小攤、賣手工藝品的就對你橫眉冷對,不讓拍照。當然,貝都因女人按照宗教傳統是一律不讓拍照的。
可愛的貝都因孩子。(攝影 孫伶俐)
賈米爾説,從東耶路撒冷到死海的約旦河西岸地區生活著幾萬貝都因人,大約有42個社區,最大的社區有500人。由於地處沙漠丘陵,貝都因人從小就練就了像山羊一樣善於爬山登高的矯健身手。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學會了幫助徒步旅行的遊客帶路,2014年獲得了巴勒斯坦旅遊局頒發的導遊證,他居住的這個社區有6個導遊,最年輕的才15歲,最年長的40歲。社區的年輕人還買了6輛二手越野車,遊客可以坐車到山頂欣賞風景,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徒步路線,有時需要走4、5個小時。來這裡徒步的歐洲遊客比較多,2016年他就接待了2300名遊客。除了有全天和半天的徒步外,遊客晚上還可以住在貝都因帳篷裏體驗當地晚餐,欣賞貝都因民間音樂。也可以把帳篷帶到山頂,欣賞月色或星空,夏天的夜晚山上溫度有20多度,十分舒適。
貝都因女人。(攝影 孫伶俐)
談到未來,賈米爾説,也許貝都因人會消失,因為喜愛放牧、熱愛自由的他們不願意去以色列建的新社區住,也沒有難民營願意收留他們。也許轉型成導遊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