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題:向世界傳遞奮進中國的信心與希望——寫在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51.6%——
剛剛發佈的今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在世界經濟依然深陷泥潭時,釋放出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強烈信號。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兒女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力進發,東方巨龍正向世界舞台中央越走越近。
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發出奮進中國的最強音,向世界傳遞更多的信心、希望、力量。
奮進中國傳遞信心,邁向世界舞台中央
賀蘭山下,茫茫荒漠,一座世界級煤制油工廠在這裡悄然崛起。
去年底,神華寧煤煤制油示範項目建成投産,成為世界上單套投資規模最大、裝置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
2日抵達北京的全國人大代表、神華寧煤集團煤制油化工研發中心主任羅春桃説:“堅持十幾年的技術攻關,換來一次次自主創新的突破,中國科學家有站上世界科技頂峰的信心。”
如羅春桃一樣,陸續抵京的代表委員們帶來了各條戰線的新成績。他們談得最多的就是信心。這是中國人的信心。
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兩會?
俄羅斯塔斯社駐北京記者羅曼·巴蘭金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舞臺和全球市場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國製造對外國人來説早已如雷貫耳,中國創造正在深刻影響世界。”
這是外國人對中國的信心。
信心,源於奮進中國的進步——
年初,一則“中國造出圓珠筆頭”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實現這項技術突破的太鋼集團去年推出10余種打破國外壟斷的新産品,實現利潤12.9億元,為身處寒冬的鋼鐵業增添了暖意。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不斷降脂增肌、優化結構,為後續發展築牢了根基。”全國人大代表、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説。
過去一年,從創新支撐到改革深化,從開放佈局到區域協調,從簡政放權到降稅清費,從綠色發展到民生改善,中國經濟在默默耕耘中實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實踐是最好的答卷。一改去年的唱衰聲調,國際機構和外國媒體紛紛為中國點讚。摩根士丹利最近發佈一份題為《我們為什麼看漲中國》的報告,高度評價中國經濟轉型成果,並據此預測中國將在10年後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信心,源於奮進中國的貢獻——
3月1日,為期10天的“閩茶絲路行”經貿活動在歐洲落幕,15家來自福建泉州的茶葉生産商與英國經銷商簽署了總金額4.86億元的購銷合同。茶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如今借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重新飄香歐陸。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城市,泉州正在激活‘一帶一路’基因,做大‘一帶一路’朋友圈,構建全新的開放創新體系。”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説。
“一帶一路”正在讓中國與沿線國家相聯相通,正在為世界發展注入新動力,也正在為中國倡導並實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最生動的注腳。
過去一年,當全球治理失序時,中國給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當逆全球化浪潮洶湧時,中國不遺餘力地推進跨區域合作;當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時,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信心永遠貴于黃金。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説:“中國的努力與定力,造就了自己的實力,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
奮進中國放飛希望,譜寫改革發展新篇章
“遼沈人民都在盼著京沈高鐵早點通車呢。”來自遼寧省北票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宏艷説,現在從家到北京,先坐汽車,再坐火車,至少要六七個小時,高鐵開通後只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今年,近700公里長的京沈高鐵進入最繁忙的施工期。“高鐵將穿越經濟欠發達的遼西北,讓這塊土地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局,成為一條精準扶貧的黃金通道。”劉宏艷説。
2017年的中國,讓人滿懷期待。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
2017年的中國,也面臨諸多挑戰: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新舊動能轉換呈現膠著狀態。
怎樣踏上發展新起點?如何實現發展新跨越?
兩會大幕即將開啟,代表委員建務實之言,獻睿智之策,積極探尋中國發展的希望之光。
希望,從改革的持續深化而來——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定,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
“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政主要負責人提出明確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綠色中原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豐強心裏始終裝著“三農”問題。他希望國家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業推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産經營,更好地提升農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讓農民務農能多掙錢,能富起來。”
希望,從轉型的加快推進而來——
一年時間,十幾次調研,走訪上百家企業,最終轉化為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即將提交的一份建議。
“一些製造業企業反映,物流、電力、土地等負擔還較重,融資成本仍然過高,希望採取有效措施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向曉梅説。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向曉梅以專業的利刃深入剖析問題,提出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要讓外力和內力形成合力,最終實現鳳凰涅槃。
希望,從民生的有效改善而來——
“國家提倡垃圾分類這麼多年了,但一直難以推廣。希望能夠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垃圾分類的實施走上法制化軌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技術員巨曉林把關注點聚焦在垃圾分類上。
巨曉林的關注點與中央工作的著力點不謀而合。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包括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在內的6件“民生小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強調,6個問題,都是大事,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僅用一項項指標來衡量,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群眾的滿意度評判執政的有效度。
放飛希望,需要把準基調——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為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央一直強調穩中求進,並不是簡單的重復,恰恰反映了黨中央對經濟形勢判斷更加全面,宏觀調控決策更加客觀,工作思想方法更加成熟。把穩中求進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中央冷靜觀察、縝密思考世界發展大勢後作出的重要判斷。”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新的一年,中國發展巨輪已經駛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只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善宏觀調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中國號巨輪一定會行穩致遠。
奮進中國匯聚力量,向著全面小康進發
太行山邊的河南省輝縣裴寨社區,三面環溝,一面靠山,曾是有名的貧困村。11年前,裴春亮當選村委會主任,帶著村民修水庫、建大棚、發展紅色旅遊,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如今,已是全國人大代表、裴寨社區黨支部書記的裴春亮依然有著濃濃的扶貧情懷,每年人代會上都會提交相關建議,今年的建議來自於他對旅遊扶貧的實踐和思考。
“脫貧攻堅強調量力而行、保證品質,需要穩步推進。但只要認準了方向,就要狠下功夫、下狠功夫,不能在小康道路上讓任何人掉隊。説到底,脫貧是幹出來的。”
實幹是對信心的有力托舉。以人心之勢引領,以真抓實幹保障,億萬人民就能走好全面小康路上的“關鍵一程”。
今年的全國兩會,將是對全黨全國團結一心做好全年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一次總動員。
兩會是匯聚眾智、回應關切的平臺——
營改增是財稅體制改革重頭戲,廣受代表委員關注。5000億元的減稅紅包是否發放到位,效應又如何?兩會前夕,各地稅務部門專門開展了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集中走訪活動,解答政策疑惑,徵求意見建議。
“營改增給企業帶來10多億元的減稅大禮包。”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中央採取一攬子措施全面推行減稅降費,確實力度很大,“我們感受到了”。
全國人大代表、大學生“村官”王玲娜去年人代會就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交了建議。“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獲取不夠不準,直接影響村民致富。”王玲娜説,農業部、工信部對她的建議及時給予回復,承諾提升涉農信息品質,還列出了具體目標。
她告訴記者,已把這份回復帶到北京,見到兩個部門的負責人還想問個時間表,讓好政策早點發揮作用。
兩會是凝聚共識、積蓄力量的平臺——
“當前,改革發展的任務越來越緊迫,我們身上的使命感越來越強。”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感慨地説,“只有充分準備、盡心履職,才對得起這份榮譽和信任。”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謝子龍先後深入調研40余次,召開座談會17次,發放調查問卷6萬餘份,他提出的“保障患者獲得處方信息基本權利”等多項建議得以落地。
經營企業20多年,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老爹農業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儒斌對工作和履職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出身於湘西農村,小時候吃了很多苦,一路打拼走到現在。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我們要以兩會為契機,發出最廣泛的動員令,號召大家咬定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田儒斌説。
希望在春天萌發,信心在春天升騰。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前行。(記者趙超、姜琳、張辛欣、高敬、徐揚、康淼)
(原標題:向世界傳遞奮進中國的信心與希望——寫在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