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習近平去年到“團組”牽掛的事 落實情況如何

2017-03-04 10:56:38|來源:人民網|編輯:谷士欣

  花樹春風又一年。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也將於5日開幕。每年兩會,都有一份備受矚目的日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團組”。闡述重大政策、回應群眾關切,凝聚囑託期待,這裡往往是觀察高層治國理政思路的重要窗口。

  “眼前有了繁花,並不等於手中就有了鮮蜜”。從政協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到人大上海、黑龍江、湖南、青海及解放軍代表團,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先後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提出了將近20條要求,這些要求涉及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新型政商關係、幹部作風建設、國防和軍隊改革等各個方面。

  

  2016年3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同軍隊人大代表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舉一綱而萬目張。一年過去,習近平牽掛的這些事,完成的怎麼樣?記者梳理了到“團組”地區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和軍隊的公開報道,4省市和軍隊將總書記的要求融入改革發展實踐,紛紛交出沉甸甸的年度“成績單”。

  

  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牽掛”1:

  創新驅動轉入“加速度”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擺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創新發展”。

  去年到“團組”時,習近平一再講起“改革”和“創新”,方向指引清晰。如上海要“著力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黑龍江要“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訓練幹部”。

  不日新者必日退。習近平在解放軍代表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擺在突出位置”,“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不斷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一年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創新潛能如何迸發?2016年,全軍把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創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勢。上海、黑龍江、湖南、青海4個省份,形成一個區域發展格局的“創新拼圖”,抓住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在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

  上海致力於構築“四梁八柱”,聚焦體制機制改革,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先後獲國家批准實施,基本確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佈局。

  黑龍江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東北振興的決策部署,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大力發展十大重點産業,“龍江絲路帶”建設加快,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1%左右。

  湖南創新驅動邁出新步伐,長株潭獲批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湘江新區列為國家級雙創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增長16%。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全面完成鋼鐵、煤炭去産能年度目標。

  青海確定建設創新型青海“三步走”目標,服務業向專業化、新型化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工業,消費呈較快增長態勢,旅遊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

  在軍隊,創新制度建設,“史上最牛軍改”全面開展,新的“四梁八柱”快速搭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確立;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能打勝仗成為部隊的主攻方向……以改革的精神落實改革部署,著力在體制機制耦合聯動和政策制度銜接配套上求突破,軍隊系統積極作為,勇開新局,每一步都令人振奮。

  

  2016年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的審議

  “牽掛”2:

  扶貧攻堅躍進“快車道”

  湘西的十八洞村,是2013年11月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地方。去年3月8日,在湖南團,習近平詳細詢問了十八洞村近兩年精準扶貧進展情況。

  “現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村裏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條件比十八洞村還差的有多少?”習近平心繫困難群眾,民生情懷始終如一。

  事實上, 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我國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但是根據扶貧效應遞減規律,越往後扶貧難度越大。

  “必須橫下一條心,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在青海團再次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更加注重教育脫貧,更加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精準扶貧,不能製造“盆景”。習近平明確要求:“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過的每個地方都要抓反饋。”在湖南團,習近平透露了一個細節:他去考察過的這些地方,有關部門都派人進行“回訪”,有的打招呼,有的不打招呼。

  大路小路,實幹才有出路。一年來,如何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2016年,根據習近平提出的主攻方向,青海、湖南以精準之箭,攻扶貧之靶。

  青海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全方位構建和落實“1+8+10”政策體系,建立駐村幫扶“123”工作機制,易地搬遷扶貧項目開工率和工程進度均居全國前列。

  湖南狠抓脫貧攻堅,提高民生保障水準。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省級以上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58.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

  

  2016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牽掛”3:

  生態保護倍增“獲得感”

  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習近平始終念茲在茲。去年到“團組”期間,生態保護也始終是重要關切。他向人大代表詢問森林停伐轉型情況,對代表們感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講改革、談發展、説民生,處處著眼于“不能突破生態這個底線”。

  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三天之後的3月10日,習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再次表示,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習近平特別指出,要搞好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環境就是民生。2016年,黑龍江、青海推進落實習近平囑託。黑龍江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工業污染治理項目148個,全省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1.5%。

  青海堅持生態保護與制度建設同抓、工程治理與自然修復並重,馳而不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展開,省州縣鄉村五級管理實體完成組建,“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正在形成,年度任務圓滿完成。

  

  2016年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牽掛”4:

  政治生態焙旺“清正氣”

  2016年3月4日,在參加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討論時,習近平十分簡潔地提出新型政商關係。

  “我常在想,新型政商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概括起來説,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這席話進一步為政和商劃定紅線,明晰交往之道:坦蕩真誠,積極作為,靠前服務,潔身自好,遵紀守法,光明正大。

  習近平的話擲地有聲:“反腐敗鬥爭有利於凈化政治生態,也有利於凈化經濟生態,有利於理順市場秩序、還市場以本來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東西扭回來。”

  對徙木立信、標本兼治之舉,他積極肯定;對沉疴痼疾、逾矩越軌之舉,他嚴厲批評。在湖南團,他講起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教訓,表示“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發生”;在黑龍江團著重強調“要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

  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把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進展總結為:“一是換了思維,二是有了規矩。”過去一年政商雙方都對“親”“清”二字的認同度提高了,“親”“清”理念逐漸成為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王國慶還提到,不少地方都出臺了制度規定,今年1月份,至少有7個省區市出臺了相關的規定。有的地方還出臺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我們政府部門幹部作風也在轉變,主動撲下身子,靠前服務。

  一年裏,廉潔正氣書寫著人心的政治。革除作風頑疾,湖南以真刀真槍,勇於亮劍,敢出實招。切實加強政府公務員隊伍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推進糾“四風”、治陋習和“雁過拔毛”式腐敗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利劍生威,軍隊破除腐敗歪風持續深入。2016年5月,中央軍委共向軍委機關部門和各戰區派駐10個紀檢組,這是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實行派駐監督。

  正風肅紀,黑龍江緊跟中央安排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利劍高懸、震懾常在。2016年黑龍江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問題2467個,處理3025人。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突出“三種人”和腐敗易發多發的關鍵部位,嚴肅查處插手工程、買官賣官、收受賄賂禮金等違紀違法問題,不敢腐的氛圍得到強化。

  “上安下順,弊絕風清”。深化政治巡視,“打虎拍蠅”,持之以恒糾正“四風”,讓百姓感受到空前的力量。各領域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始終保持著肌體健康和勃勃生機,凝聚清風正氣,重任千鈞再奮蹄,凝聚民心再出發。

  “任務”清單及部分完成情況:

  上海

  □自貿區建設

  習近平提出:全力深化改革攻堅,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關鍵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落實:全面深化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著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取得了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科技創新

  習近平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上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

  落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先後獲國家批准實施,基本確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佈局。

  □産業結構

  習近平提出: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補”要求,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既努力為經濟發展籌集動員更多要素和資源,又著力促進産業優化升級。

  落實:制定“四新”經濟發展指導意見。著重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和低效益的落後産能1176項。

  黑龍江

  □産業振興

  習近平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要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訓練幹部。

  落實: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大力發展十大重點産業,加快建設“龍江絲路帶”。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1%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2.9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3%、6.6%。

  □生態文明

  習近平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落實: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嚴格控制低質燃煤使用,淘汰燃煤小鍋爐2210台。完成工業污染治理項目148個,全省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1.5%。

  湖南

  □供給側改革

  習近平提出: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

  落實: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實施去産能、去庫存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等專項方案,全面完成鋼鐵、煤炭去産能年度目標。

  □農業

  習近平提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産結構和産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産能建設作為根本,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落實: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繼續實施農業農村三個“百千萬”工程,糧食總産穩定在600億斤左右,農産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35萬億元,雙季超級稻年畝産量又創世界紀錄。

  □政治紀律

  習近平提出:今明兩年,全國省市縣鄉要陸續換屆,要深刻吸取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教訓,要以“零容忍”的政治態度、規範嚴謹的法定程式、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嚴肅認真的紀律要求,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發生。

  落實:認真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切實加強政府公務員隊伍建設。

  青海

  □生態環境

  習近平提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落實:堅持生態保護與制度建設同抓、工程治理與自然修復並重,馳而不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木裏礦區生態環境整治完成階段性任務,主要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5.5%。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習近平提出:要搞好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落實: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展開,省州縣鄉村五級管理實體完成組建,“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正在形成,年度任務圓滿完成。

  □脫貧攻堅

  習近平提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脫貧,不能讓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落實: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全方位構建和落實“1+8+10”政策體系,建立駐村幫扶“123”工作機制,易地搬遷扶貧項目開工率和工程進度均居全國前列。6個縣、400個村、11萬人實現“脫貧摘帽”。

  □民族地區建設

  習近平提出:要著力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産業,有序開發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資源,提高民族地區自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社會事業發展好民生建設資金要向民族地區傾斜。

  落實:9個重點公路項目建成通車。16個美麗城鎮、30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群科鎮、茶卡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

  解放軍

  □軍隊改革進行時

  習近平提出: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是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攻克制約我軍建設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創新的思路辦法攻堅破難。

  落實:圍繞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率先展開,相繼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廳、6部、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戰區。紮實推進軍隊規模和力量編成改革,以結構功能優化牽引規模調整。通過改革,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破除腐敗歪風持續深入,建立嚴密監督網

  習近平提出: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為強軍興軍實踐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落實:2016年5月,中央軍委共向軍委機關部門和各戰區派駐10個紀檢組,這是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實行派駐監督。新修訂的《軍隊審計條例》發佈,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發佈施行,對進一步規範軍隊審計工作,建立嚴密的監督網絡體系,促進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