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地方談】網紅“去妖魔化”,有識之士當出力

2017-03-07 19:22:41|來源:紅網|編輯:趙妍

  

  “今天我們已經丟失了引領那些一夜成名的年輕人的陣地……那麼多年輕人都想做網紅,可誰來真正引領我們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這是我的擔憂。”在近日進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文藝界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宋丹丹説。不難看出,她擔心的是年輕人在網紅的影響下,三觀出現偏差,失去高遠的志向。

  現在確實有很多年輕人想做網紅,這是自然現象。因為這一代年輕人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必然與網絡十分親密,當網紅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很正常的職業選擇。想做網紅,並不能得出“三觀已歪”或“將會長歪”的結論,但能説明,在“網絡”這個文化傳播、觀念輸送的必爭陣地上,網紅群體不容忽視。

  “誰來引領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引發這一擔憂的真正原因在於,目前引領著社會中堅力量的有識之士們,與網絡媒介的合作未能與時俱進,對網紅群體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該群體充斥大量嘩眾取寵之人。年輕人在這些網紅的上躥下跳中找不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不是年輕人為什麼親近網紅,而是正能量網紅為什麼這麼少?

  實事求是地説,網紅之名有些“先天不足”,一開始就被某些人搞臭了,導致一些愛惜羽毛的人不屑做網紅,而另一些“投機分子”則把做網紅視為一夜成名的捷徑,日子久了,網紅之名越發惡化,這或許是一種“破窗效應”。但反過來説,也可以來場“大掃除”,利用對抗“破窗效應”的方法清洗網紅之名,將烏煙瘴氣漸漸置換為清風正氣。這個過程,離不開有識之士進入網紅群體為之出力。避之惟恐不及的做法看似“潔身自好”,其實是一種逃避,縱容網紅群體變成一個……不説藏污納垢吧,至少也是個大染缸。其實,那些以低俗博出位的網紅往往是因被罵而紅的,可見大多數網友的是非觀還是正常的,有這個大環境在,不愁“大掃除”無路可走。

  當然,有識之士投身網紅事業並不容易,技術上的問題還可以請他人、平臺幫忙,話語方式或曰角色身份的轉換,就主要靠自己。很多知識分子平時都是以師長的角色示人,但在網絡上,訓誡的口吻卻是不得人心的,説不定還會被擠兌,惹一肚子氣。就像歷史上的社會活動家們,面向老百姓搞宣傳時都不能太端著,説話要讓人聽懂,態度還得謙和,十分考驗修養和情商。所以轉換話語方式或角色身份需要一個虛心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責任感和耐心,不妨向現有的正能量網紅、大V們學習一二,比如大V“江寧公安在線”與網友對話就很有一套。

  “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更加需要知識分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而十指不沾鍵盤灰的知識分子,又如何深入群眾,為今天的年輕人、未來的中堅力量指點迷津呢?既然網紅群體不會輕易消亡,又正在、並將繼續深刻影響年輕人,那麼,無視他們顯然不是辦法;社會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像尊重傳統媒體一樣尊重網絡,放下身段給網紅群體注入正能量。當正能量網紅的比例越來越高,網紅的惡名漸漸洗白,未來與人們相伴成長的,也將是一個更加健康的網絡世界。

  文/吳雲青

  (原標題:【全國兩會地方談】網紅“去妖魔化”,有識之士當出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