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提升國際分工能級賦予上海戰略使命

2017-03-07 15:01:28|來源:中國網|編輯:葉玉龍

  

  ——中國網觀點中國2017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二十一

  章玉貴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

  中國從現在起到2030年以前,既要完成經濟戰略轉型這一核心要務,更要在積極參與全球産業分工與全球經濟治理中提升中國的實際地位與話語權,加快向産業與金融強國的發展目標邁進;在此過程中,上海應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指示,前瞻性踏準國家戰略脈搏,對標紐約與倫敦等處於高端産業分工頂端的超級城市的發展邏輯,提升在全球頂層分工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參加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充分肯定上海既有工作的基礎上,對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劃出了四方面的重點,特別希望上海要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毋庸置疑,上海在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版圖上長期居於核心地位。儘管從經濟總量與格局變遷來看,面對周邊省市以及全國其它地區的競爭壓力,上海原先擁有的先行發展優勢有的正在減弱,而新的競爭優勢尚在培育之中,但上海之於中國經濟與科技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會因此而發生根本性變化。單從經濟總量而言,廣東差不多相當於上海的三倍,鋼鐵大省河北的經濟總量也已超過上海不少,但上海在金融市場、研發設計、高端製造、系統集成、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專業服務優勢,是一般省份難以比擬的。而國家之所以希望將上海建成全球科創中心,就是看中上海在這些方面的競爭優勢。換句話説,如果上海能夠率先實現經濟增長依靠技術這一核心要素驅動,並能因應全球産業與科技變革新趨勢,在關乎中國國家經濟與技術安全進而適應21世紀全球經濟與科技競爭的一系列關鍵領域取得根本性突破,顯著提高行政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營造所有創新主體對建設科創中心的高度認同感、濃郁的創新氛圍以及無時不在的風險防範意識,完善能將上述要素激活的生態環境。形成只有超級城市才能提供的新地理力學,則上海不僅將是中國戰略産業的運營中心,還將逐步擁有全球經濟、科技和教育資源的配置權。顯然,這個時間跨度至少需要兩個五年規劃。

  從城市發展階段來看,上海目前正處於著力發展高端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第四階段。如果自貿區的先行先試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結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顯著提升上海在全球金融分工中的格局。當然,人民幣在加入SDR之後,其由貿易結算貨幣向國際投資與計價貨幣演變進而邁向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的時間跨度,可能會很長,至少在目前並不能給出確切的時間表。從美元和英鎊演變的時間週期來看,一般需要20年左右。而依照大國金融的發展邏輯,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是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重構的前提條件。一旦人民幣開始承擔全球貨幣體系的關鍵角色,那就意味著在本輪較為漫長的全球金融體系變遷中作為變革動力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必須在這個進程中建成現代化金融體系與多層次且發達的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科技的發展正在發生不以政府規劃為指標參照的變化,一些研發實力強大的超級企業以及現在看起來小微但緊密對接技術與市場變化趨勢的創新性企業,其在跨産業整合方面的延伸能力,其對人類未來消費體驗的前瞻性研發和測試,將在很大程度上引領全球科技和産業變遷趨勢。這就需要上海在科技軟環境方面有突破性改革與發展。大力營造能夠孕育這些前沿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積極不干預”的科研氛圍;從歷史的發展邏輯來看,任何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都是一次大規模的創造性破壞。其背後並不是簡單的大當量技術研發的投入與自我否定乃至再否定基礎上的最終肯定。所以,上海應當抓住國家加緊加速“雙一流”的契機,推動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變革以及科研體制的突破性變革。而對創新失敗的包容,對個性化人才的高度重視,對産權尤其知識産權的最優先保護,亦是政府需要著力關注的重要領域。

  而從操作層面來説,上海可對標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整合金融市場、服務貿易、投資以及研發資源,構建高度網絡化的金融、法律、會計、廣告、行銷服務體系,培育作為戰略産業運營中心所需要的信息服務與高端管理能力,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戰略産業領域形成與國內其他省市之間的有效分工。實現世界級的項目統籌和運營管理能力發展目標,形成從設計、生産到服務的系統集成,以最終實現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另一方面,隨著自貿區改革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和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國內外部分增量要素資源正在或可能流向上海,上海應著力加強營商環境建設,適當加快金融市場的開放,在與北京、深圳等國內金融中心形成有效分工的基礎上,應該盡力避免與香港之間的同質競爭,儘快實現功能互補。

  (原標題:【專家談】中國提升國際分工能級賦予上海戰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