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兩會時間|“開放”為何成為習近平兩會時間高頻詞?

2017-03-07 09:01:04|來源:新華網|編輯:葉玉龍

  

  【學習進行時】

  每年3月5日,習近平都會到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今年也不例外。新華社梳理髮現,“開放”,是習近平這幾年兩會期間都會提到的一大關鍵詞。

  習近平為何反復強調“開放”?新華社《習近平的兩會時間》為你解讀。

  

  2017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

  “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習近平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談到的話題,都與各代表團特點密切相關。總書記為何每到上海團就談開放,要從上海的城市特點和發展定位説起。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上海之所以快速發展,與其開放優勢和開放作為緊密相連。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上海一直是世界觀察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一個重要窗口。

  近年來,中央對上海提出了“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明確要求。既是“排頭兵”,必然要走在前面、闖出天地。開放之於上海,上海開放之於中國,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3年9月,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揭開面紗。三年多來,以“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精神為指引,上海自貿試驗區創造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上海自貿試驗區航拍照片(2016年9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這幾年,習近平在上海代表團談開放,也多與自貿試驗區建設相關。

  2014年,他在談到自貿試驗區建設時説,要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提高服務業能級和水準。

  2015年,他説,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好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著眼國際高標準貿易和投資規則,使制度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6年,他要求,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今年,習近平説,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特別是“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的背景,習近平更加明確地闡釋了自貿試驗區建設對於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上海要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杆,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

  

  2017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2

  “開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開放之中”

  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開放是國家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這幾年的兩會上,不光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參加其他代表團審議時也多次強調開放的重要性。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説,黨的十八大後,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就選擇廣東,就是要在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回顧30多年曆程,進一步宣示把改革開放繼續向前推進的決心。

  習近平對大家説,30多年來,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很好發揮了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要抓住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帶來的機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開放不僅是東部沿海省區市的事情,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加快發展也需要開放。

  廣西有約1600公里大陸海岸線,是我國唯一同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2015年3月,習近平在廣西代表團指出,開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開放之中。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關鍵是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黑龍江位於祖國東北邊陲,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2016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談到“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兩個多月後,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提出,希望黑龍江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成為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3

  “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

  開放,不僅是一項項具體政策,也是一種胸懷、一種姿態。在習近平的治國方略中,開放的理念和精神貫穿始終。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剛就任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首場外事活動便是同外國專家座談。他告訴與會外國專家: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

  此後,從國內到國外,習近平多次生動形象地闡釋開放的道理。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時展現大國胸懷——

  “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

  2015年11月,在馬尼拉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明確宣示中國的外資政策——

  “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2016年9月,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描繪開放的“百花園”——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17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以世界經濟的大海作喻——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産品流、産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堅持開放發展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習近平的兩會聲音,再次向世界發出了清晰的訊號。

  (原標題:習近平的兩會時間|“開放”為何成為習近平兩會時間高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