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就業政策必須順應産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2017-03-08 13:20: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6年工作時著重指出,“……就業增長超出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就業比較充分,十分不易。”其中既可以看到政府對就業的重視,也能看到我國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更應看到政府在促進就業過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突出了更加重視就業的導向。”

  就業是民生之本,“應當始終把就業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且充分就業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增速和投資速度都主要是根據就業需求而定。當前在就業問題上,存在“招工難”和“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因此新形勢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必須準確研判經濟形勢和發展階段,順應産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以增強政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並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確保經濟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順應的幾個趨勢

  順應産業發展趨勢。中國利用自身的勞動力資源,迅速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優勢,成為全球製造中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運行仍然存在突出的矛盾問題和新挑戰,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減速,急需産業和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産業就業人員會受到影響。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注重傳統産業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

  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城鎮化規模快速上升,年增長率達到0.9%以上。截至2015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為7.7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在城鎮化過程中,大量剩餘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業和城鎮地區轉移。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是一種市場現象,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因此,城鎮化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手段。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注重解決新完成城鎮化的這批人的就業問題。

  順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情況,突出表現為老齡化、生育率低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5年底,全國16-60歲勞動年齡人口總數為9.1億,佔總人口比重為66.3%,這是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連續第四年下降。這意味著勞動供給的構成會産生變化,確切地説是勞動年齡人口的老化。但是,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總量沒有減少,因此,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注重解決高年齡段群體和年輕群體的就業問題。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關鍵舉措

  充分利用新的業態促進就業。眾所週知,服務業在國民經濟比重的提升速度加快,已經佔據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服務業也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家庭服務業是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應當通過大力發展服務業,包括家庭服務業來促進就業。“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有利於促進就業,應當積極鼓勵和引導。

  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在崗勞動力素質。勞動者的素質,可以通過發展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開展培訓以及提高健康水準等途徑得以提升。應當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推行終身技能培訓,使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水準的勞動者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使那些在産業升級中受到影響的勞動者順利實現就業轉換。

  完善就業配套措施。充分就業、就業優先需要財政、稅收、社保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應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鎮化進程中勞動力穩定就業;規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保護制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使靈活就業人員、創業人員、新業態工作人員無後顧之憂。搭建創業平臺,在創業創新已經被更多人接受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創業的品質;留住、吸引住優秀人才也需要相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何偉;國家發改委國防動員研究發展中心 孫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