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合作穩步推進

2017-03-09 10:34:2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俊翔):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壤,擁有2800多公里長的邊境線和25個國家級口岸,對俄合作優勢突出。近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黑龍江省各級農業部門在抓好省內糧食生産的同時,鼓勵企業、農民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合作,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部門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推進農業“走出去”,鼓勵企業、農民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聯合農業開發與合作。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王金會表示:“我們還是鼓勵企業走出去,走出去境外開發,利用國外的資源來發展現代農業,也是農民增收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位於黑龍江省東寧市的華信集團長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農業合作。2004年該集團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創立了現代農業産業合作區。談及為什麼要在濱海邊疆區設立農業合作區,華信集團董事長李德民表示:“比方説,它的無風期(每年)能達到140多天,年積溫達到2800多度,光照3000多小時,降雨量達到500-600毫米,非常適合農業的合作,特別是大農業、現代農業的合作,再加上俄羅斯這幾年開放意識越來越強,對外國企業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我們感覺在那裏建一個農業型的産業區時機是很成熟的。”

  華信集團在俄羅斯種植玉米、大豆、小麥和水稻。大豆每公頃單産為兩噸左右,玉米為7.5噸左右,小麥為3.5噸左右。由於採用了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統一的管理,産業區種植的農作物的産量要遠遠高於俄羅斯本地作物的單産量。李德民説:“第一,我們引進了中國先進的管理團隊,這裡的總農藝師、農機師、技術工人,大部分都是從中國的墾區聘用過去的。同時,我們又引進了中國先進的種植技術,利用黑龍江省多年形成的管理經驗。第二,我們引進了大型的機械設備,實行現代化種植,通過經濟化管理,連續五六年産量都位居濱海邊疆區第一。”

  除了種植業以外,中方投資還帶動了當地養殖業和加工業的發展。

  李德民認為:“我們在那裏投資了一個養豬場,這個養豬場已經有14年的歷史。2016年我們又投資了一個10萬噸的油脂加工廠,把大豆加工成豆油,變成豆餅,把原始的農産品變為深加工的産品,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視。”

  農業産業合作園的建設與發展不僅豐富了當地人的餐桌,還極大地解決了俄羅斯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據李德民介紹,合作區工作人員中,俄羅斯人佔了65%,他們主要從事財務、保障、安保、運輸等工作。李德民説:“特別是當地人能就地就業,俄羅斯農村的就業情況非常不好,基本上都沒有工作,我們在那裏從事種植,用的基本上都是當地的員工。比方説一個村子,一半以上有勞動能力的人可以在(我們的)農場工作,所以給當地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在當地修路啊,救濟一些貧困戶,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非常受當地的歡迎。我們在2015年獲得俄羅斯勞動保障部頒發的金獎,獎勵我們用工好,按時開支,待遇也好,這在俄羅斯是很難獲得的。”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王金會表示,推進對俄境外農業園區建設和促進農業跨境産業連結,這是黑龍江省近年來對俄農業政策的重點。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農業合作正在有序推進。他説:“我們現在正在積極地跟俄羅斯遠東在農業的種植、養殖、加工緊密地合作,現在我們在俄羅斯種植的面積已經達到了870萬畝地,雙方的合作有著很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