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朱張金:希望在全國推廣浙江“五水共治”經驗

2017-03-09 10:57:2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覺眠):環保話題是“兩會”一個重要的議題。空氣和水實實在在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兩會”期間,浙江一些代表表示,浙江的“五水共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辦法和管理心得可以作為治理水污染的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

  有一個代表説起這個話題就滔滔不絕,他就是來自浙江海寧市斜橋鎮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  “三四年前,在農村,老百姓環境保護的意識還不是很強,只要家裏乾淨,外面不是自己的事。這幾年,隨著‘五水共治’,政府宣傳力度加強,宣傳的加強讓老百姓知道怎麼治理水污染。”

  朱張金説,幾年前,村裏五六公里長的河道上面漂浮著垃圾,流動緩慢,河裡長著綠藻,看不到底,看起來就像一潭死水。村民也覺得不好看,但又不知道怎麼辦。浙江是江南水鄉,河渠縱橫。雖然浙江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可以排到中國第四,但由於水資源80%分佈于山區,所以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浙東是重點缺水地區,而且浙江水資源存在供需缺口大、結構矛盾突出、污染嚴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問題。從2014年,浙江省政府開展“五水共治”行動,在各級政府都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並且把治污水當作“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務,把垃圾河、黑河、臭河問題作為治污水的當務之急。朱張金所在的華豐村周圍有大大小小七條河,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他説:“河裏是臟水和綠藻,魚蝦都沒了,通過這幾年的治理,政府投入了很多的錢,用於清理污泥,清理垃圾,宣傳教育,河堤的整修,只要是治水需要的地方都會去投入。”

  現在的河水清澈起來,重新看到了魚蝦和螺螄,河流又呈現出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朱張金説希望可以把浙江“五水共治”的經驗在全國推廣:“浙江的‘五水共治’做得是好的,經驗來之不易,希望能在全國進行一個推廣,我起草了一個建議,讓更多的地方學習浙江治水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用最快的時間和速度,把我們全國的水域治理好。”

  在朱張金看來,治理水污染要先從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做起,只有規範了村民不正確的行為,才能長期有效地減少污染的發生,但是因為環保意識淡薄,村民們開始並不那麼配合。原來,老百姓覺得河不是我家的,你也不管,我也不管,大家都不關心。三年前,在我們農村,生活垃圾就是往方便的地方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倒到河裏去,然後我們組織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從直接倒到河裏到垃圾分類,是一個很大的跨越,老百姓不習慣,在剛開始的時候,不配合你,他會説我憑什麼要分類啊,幾代人都這麼過來的。我們村幹部先是開會,教育,然後我們把垃圾分類寫入了我們的村規民約,讓老百姓必須要這麼做,我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來表決。開始的時候,我們拿了福利來掛鉤,如果你把垃圾分類,就能享受到村裏的福利,不分類的,就沒有,這個錢不多的,很少,比如説,可能就是十斤米,我們當地市價就二十幾塊錢。這其實説不上是獎勵,其實就是一種引導。還有一個辦法,我們在暑假期間組織村裏的小學生開展垃圾分類的活動。這個效果很好。娃娃説:‘爺爺,這個東西不能這麼扔,要分類的。’他的一句話勝過我們村幹部説十句。

  朱張金説,為了垃圾分類村裏把垃圾分成兩類,一類是廚余垃圾和其它生活類垃圾,廚余垃圾統一處理變成有機肥,村裏還專門建了處理的車間,剩下的生活類垃圾還要進行再分類,把可以回收的塑膠垃圾分出來,而不能回收的垃圾交由鎮裏統一集中處理。這樣一來,村民們就改變了把垃圾扔到河道裏造成污染的情況。而垃圾的分類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水的分類。有效地進行水的分類,這是治理水的一個最好的方法。老百姓用於進行水分類的設施是政府投入的,每一戶人家政府一次性給八千到一萬元,這個錢用於治污設施的修建。

  朱張金説的這筆數額不小的補助來自浙江省政府多渠道的資金籌集機制,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除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級財政設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而且借助金融手段,深化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用於治水等重大民生工程。朱張金説,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現在村民的家裏都有把生活污水導出的設施,和屋外的城市污水管網相連,而廁所的污水可以用設施集中起來進行氧化發酵,然後將分解的污水再排入污水管網。

  當垃圾不會被扔到河裏,污水不能流進河裏,河水自然就乾淨起來。治理河水污染是個慢功夫,但是朱張金認為,只要堅持下去,工作其實沒多難,用心,有責任,就是要堅持,一年裏做一天很難,但一年365天天這樣做,我覺得反而不難,形成了規律,形成機制,村裏面從小孩到老人都來配合了,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