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繼續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有利供給側改革

2017-03-10 11:56:0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谷士欣):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10日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近期,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利用各種工具,市場認為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有人會有這樣的擔憂,認為會傳導到實體經濟頭上,會加劇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的情況,您怎麼看?更有人覺得,央行在收緊貨幣政策,甚至以後還會有加息的可能,您認為市場該如何理解央行的這樣一種操作?

  周小川: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還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或者更明確的説法,就是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至於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確實中央銀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帶有引導市場價格、引導預期,同時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但是也不見得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要作出過度解讀。貨幣政策總體來説還是穩健中性。

  至於有一些人的擔心,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説。首先,如果經濟中貨幣數量太大,像總理説的,我們不搞大水漫灌,但如果真是大水漫灌的話,實際上對經濟還是非常有害的,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資産價格泡沫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在穩健方面適當做得更加中性一些,會有利於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企業要“三去一降一補”,如果貨幣太松的話,壓力就不夠,所以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至於説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首先這些年這個現象還是始終存在的,但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比例實際上每年都是在上升的。現在中國已經達到一個什麼情況呢?在人民幣企業貸款60多萬億這麼一個盤子下,已經實現了貸款餘額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三分天下,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是大型企業佔一半以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佔的比例比較小一些。大概從2010年左右開始,貸款新增量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基本是三分之一了,但是餘額還有很大的差距。到去年,大、中、小三個組成部分都是三分之一。所以,在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銀行業、金融業自己也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説,要更多地面向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因此,融資難的問題會逐漸有所緩解。而價格問題是除了名義價格,還要看實際價格,這跟物價和其他因素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