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蔣芳 張漫子 鄧華寧)“‘蛟龍號’家族正在擴員,4500米載人潛水器下半年交付,11000米載人潛水器也已在研製,預計2021年進行海上試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副所長、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顏開透露。
大約11000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最深處,比珠穆朗瑪峰還“高”。2012年創造了7062米世界載人深潛紀錄後,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牽頭研製的“蛟龍號”已經完成了上百次試驗性下潛。從無人到載人,一個航次蒐集的樣本數據就相當於此前20年工作的總和。
顏開説,“蛟龍號”堅定了我國自主開展深海探測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過‘蛟龍號’的研發,培養鍛鍊了一支具備實戰經驗的隊伍,為今後高端深海裝備的研製打下良好基礎。”
“蛟龍號”家族正在不斷擴員。顏開介紹,目前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經進入總裝階段,下半年將完成海上試驗並交付給中科院三亞深海所。它突破了鈦合金載人艙球殼研製、超高壓海水泵研製、低噪聲一體化磁耦合電動推進器研製和充油鋰電池研製等四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全面應用國産化。載人艙擁有5個觀察窗,可以在水下停留12小時,能滿足更多視角科學觀察。
在此基礎上,110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發也已經提上日程,預計將在2021年進行海上試驗。與此同時,一批一兩千米級的載人潛水器也在策劃中,以滿足不同深度海洋科研的需求。
顏開説,萬米載人潛水器的研製仍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包括承受萬米級水壓環境的材料、結構、通訊、能源等一系列技術問題。研製成功則意味著我國具備萬米載人深潛能力,深海實驗室即將變為現實。未來,科學家在深海實驗室將可以培育和研究深海生物,發現深海礦産、油氣資源,搜尋可以治病救人的深海生物基因等。
“人類對深海的認識深度還不如對月球表面的認識。在深海開展科學研究,將大大加深人們對海洋乃至地球的認識。”顏開説,目前“蛟龍號”還只能容納幾個人,未來的深海空間站可能是千噸級的,可以在海底停留半個月甚至幾個月,同時容納幾十個人一起工作生活。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顏開:未來的深海空間站 可能載幾十人潛水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