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銳評:民法典將送給我們一件貼身軟猬甲?

2017-03-10 19:28:2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是民法典編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乎全體中國人的一次立法盛典。

  不同於法律彙編,法典編撰是一個聚沙成塔、工作量極其浩繁的立法過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量新技術、新業態、新類型的法律關係無法涵蓋,重新規劃梳理、破舊立新、拾遺補缺、建立體系完善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民法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的《民法通則》雖然還未失效,但與現實已有諸多脫節之處,比如 “財産權” 這個基本概念。

  筆者有個朋友前幾年曾沉迷一款遊戲,日夜奮戰,達到了極高的戰鬥級別。某一日突然被盜號,數萬個小時修煉的身份喪失,苦心錘鍊的裝備不翼而飛。朋友捶胸頓足,但由於不是實名註冊的,網站表示不能證明某號曾經是他的,更不能賠償他的“損失”。他當時找到筆者諮詢,要求網站賠償他的“損失”。但是從傳統民法對財産的定義上看,虛擬財産因其僅是計算機中的一段字符串,其價值無法用現實社會中的標準衡量,並且如果從法律上承認了虛擬物品的財産屬性,則會引發許多難以處理的後果:如某一款遊戲停止運營後,玩家要求運營公司繼續保管或者返還其在遊戲中的財産,現實社會中的法律是否給予救濟? 

  如果説虛擬網絡財産還是小事,那麼成千上萬人的信息所積累起的大數據到底能不能得到法律保護,就是一個關於國家戰略方面的大事了。這次民法總則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數據、雲計算和虛擬人格對傳統隱私權等人格權的影響。第二,互聯網+與分享經濟模式對網絡平臺責任和網絡中立性的影響。第三,工業4.0産業革命對消費者和用戶權益的影響。第四,網絡經濟和虛擬財産對財産權屬的影響。

  可以看出,此次草案修訂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産的保護有規定的,這意味著民法典將正式承認數據、網絡虛擬財産作為一種法律權利,不容侵犯。這對網絡遊戲玩家來説,無疑是巨大利好消息,甚至形成可以計入GDP的遊戲産業。

  廣而言之,這對於整個互聯網行業,也是一個全新的法律再造過程和行業再造過程,對整個社會都會産生深遠的而影響。

  另外,本次《民法總則》還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由10歲下降到6歲;明確見義勇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未出生的胎兒,也可以擁有繼承權;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延長為三年等等。

  這些規定都與全體老百姓息息相關,必將推進中國整個社會的進步。(作者:“環球銳評”評論員 蓋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