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化迪(右一)採訪軍隊人大代表華明、杜本印、梁旭(從左至右)。記者 李三紅攝
駛向深藍,那片遙遠的海
——來自海軍的軍隊人大代表談遠海實戰化訓練
記者劉化迪
任務推動 實字當頭
記 者:近年來,海軍部隊組織了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演訓演練,3位代表對練兵備戰有何感受?
梁 旭:當前,我國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安全、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重要任務。我海軍航空兵實戰化訓練越來越體現出以戰載訓的特點——以戰備任務為牽引,實戰化訓練指向更加明確,如各類戰備任務對殲擊機的對抗能力、殲轟機和轟炸機的超低空突防能力、艦載直升機的預警反潛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去年,我們與友軍進行了多次對抗性演練。通過這些演練,官兵在對抗中尋找短板弱項,通過固強補弱,能力素質提高了,信心幹勁更足了。
前段時間,我東海方向部隊多機種、大機群赴某遠海海域進行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演訓,與兄弟部隊在“島鏈”內外展開背靠背對抗。全過程強度大、標準高、對抗實,對部隊和指揮機關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杜本印:對於以戰載訓,我們有共同的感受,基礎訓練必須紮實完整。當前,一些任務海區時有“風雲”,部隊訓練、值班和戰備常常三者合一。可以説,以戰載訓是主動選擇,也是形勢使然。我軍歷來有借“敵”練兵的傳統,與外軍艦艇跟蹤與反跟蹤、監視與反監視的對抗,增長了官兵的經驗、能力和自信。
華 明:去年,我完成聯合指揮培訓後於8月初返回部隊,不到半年時間出海幾十天,其他支隊領導年度出海時間更長,這在以往是很難做到的。實踐證明,我們的官兵、裝備都經得住考驗。
護衛和平 使命所繫
記 者:今天,當我們回望中國海軍駛向深藍的航跡,有哪些收穫、經驗和啟示?
杜本印:這些年,到遠海大洋練兵、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遠洋出訪以及參加中俄海上聯演、環太軍演等重大活動,我國海軍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速。我們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收穫:鍛鍊了一線官兵,人員素質全面提升;水面、水下各型裝備、新質作戰力量不斷發展;實戰化演訓水準有效提高。
走出去的過程,也是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實現保障精細化和科學化,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們和昨天的自己比是有進步,但是跟實戰化要求和建設大國海軍的要求相比還有不足。走出去的過程,同樣也是增強互信、加強自信的過程。對外交流互訪中,經常有外國海軍官兵對我軍裝備以及精細化管理表示肯定。過去的好傳統和如今的新發展,都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華 明:不斷走出去,鍛鍊了部隊、開闊了視野、推動了裝備建設。記得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之初,有的兄弟部隊反映軍艦不夠用。短短數年間,在裝備建設領域,我國海軍先進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戰機等批量列裝,增強了遠海合作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積極推動了海軍建設整體轉型。這些,既是適應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迫切需求,也是維護我國海外利益、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現實需要。
梁 旭: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是我國海軍走出去的歷史契機和重要標誌。
自2008年底開始派出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至今,已有25批護航編隊為6000多艘中外船舶實施了安全護航,同時還執行了也門撤僑、敘化武海運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護航編隊與有關國家開展艦艇互訪、聯合演練等活動,增進了與有關國家海軍的互信和合作,充分展示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和我軍的良好形象。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艦艇指揮員接受了長距離、長時間、高強度任務的鍛鍊;部隊遠在萬里之外,對指揮機關有效指揮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執行類似撤僑、搜救等人道主義救援行動,進一步提升了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使我們更有底氣。
守望夢想 翹首未來
記 者: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除了裝備、訓練的進步,在提高海洋意識、海洋安全觀方面,我們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梁 旭:關於提高海洋意識,我只有一句話:向藍水海軍轉型,是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必然。
杜本印:海軍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保護我國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海軍官兵講政治、顧大局,任何時候面對任何情況,首先做好自己,做好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準備。同時,我們還要積極保護官兵備戰打仗的士氣、血性、膽氣——這些軍人特質,養成于平時,表現在戰時。
華 明:“虎虎生威、銳不可當”,這是我們支隊倡導官兵時刻保持的精神特質。海洋是廣闊的,海軍官兵應該擁有像海洋般廣闊的海洋觀。我很幸運,能有幸為我國海軍作貢獻,這是一份光榮、神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