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玻璃馬來西亞生産基地使用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線。
在信義玻璃馬來西亞生産基地外籍員工熟練操作中國系統。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牧寧)近年來,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之間的合作日趨緊密。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3月11日表示,中馬合作,功在當下,利在長遠。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合作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不僅讓中國企業獲益,也讓馬來西亞從中收穫良多。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當天在視察了中國民營企業信義玻璃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生産基地後表示,中資企業來到馬來西亞帶來了技術與就業,並沒有壟斷産業,與馬來西亞本地企業惡性競爭。黃惠康説:“信義玻璃進入馬來西亞,沒有任何的技術貿易的壁壘、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保留。把在中國,乃至世界最先進的玻璃生産工藝和技術帶入馬來西亞。”
信義玻璃是中國最大的玻璃製造企業之一,其馬來西亞生産基地一期項目投資2億美元,在2015年開始建設,在2016年底已經投入生産。2期項目投資2億美元,在12日正式動工。信義玻璃集團副總裁查雪松對記者説:“我們提升了當地的玻璃深加工的技術。大量的節能玻璃運用對馬來西亞整體的節能環保技術的提升、玻璃的加工技術的提升,以及玻璃運用都有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信義玻璃設廠之前,馬來西亞每年要用13億馬幣(相當於22億人民幣)左右的資金進口玻璃,以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而在中國企業開始在馬來西亞投産高品質玻璃後,馬來西亞甚至具備了向周邊市場出口玻璃的能力。這只是馬來西亞在與中國企業合作中獲益的一個縮影,黃惠康大使介紹説:“在信義玻璃進入馬來西亞之後,玻璃業的上游原料石英砂就從低端走向了高端。過去大量石英砂是被當做填海造地的材料低價出口到鄰國,比如説新加坡。那麼石英砂被當做填海造地材料的時候,價格非常低廉,是當做土在賣的。但是一旦當做玻璃的材料,它的身價會漲上幾倍。”
有些不明真相的馬來西亞人認為技術實力更強的中國企業會搶走馬來西亞人的飯碗,會衝擊本地的市場。黃惠康大使不這樣認為。黃惠康表示:“所謂的中資搶飯碗確實是個偽命題,與事實嚴重不符。中資企業會高度地重視企業的本地化問題。充分履行它們作為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
查雪松認為作為中資企業的信義玻璃就一直非常注重本土化發展。生産基地一期二期工程將雇傭超過1600名本地員工,公司也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培養,把他們當做信義的一份子。查雪松説:“不管是馬來西亞本地的員工還是外勞,都是我們信義的財富,都是我們信義的一份子。馬來西亞一般沒有這樣的待遇,我們免費給員工提供食宿,每個月除了工資之外還有伙食補貼。當地的這些同事我們都把他們送回中國培訓,他們是真心地感覺到我們不會像擺地攤一樣今天來了明天走,我們是要長期在這裡和他們發展的。”
一些別有用心的馬來西亞政治人物攻擊馬來西亞政府與中國的合作是在出賣國家主權,中國企業是來掠奪馬來西亞市場的。黃惠康大使用一個讓馬來西亞人深有感觸的例子反駁了這種謬論。黃惠康説:“相關的,馬來西亞也從來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把馬來西亞的主權馬來西亞的土地賣給中國。大家想一想600多年前的鄭和來到馬六甲,他為馬六甲帶來了一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帶走過一寸土地?還是掠奪過一份財産?鄭和的精神在當代,只會發揚光大絕不會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