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李雯婷)近年來,隨著國際社會對中國關注度的提高,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隨之加快。比如越來越多國家舉辦中國電影周、中國圖書展等。但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存在著傳播形式單一、內容比較淺濕等問題。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否有新的路徑和形式?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年度例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和業內人士就此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以柔克剛的太極功夫、餘音繞梁的《十面埋伏》、寫意瀟灑的中國書法……當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展現在全世界眼前時,我們傳遞出的是一份獨特的文化,收穫的則是滿滿的民族自信。中國文化“走出去”既是一個恒久的命題,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進行曲。
全國政協委員、演員鞏漢林指出:“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不僅僅要把中國先進的這30多年來的成功的經濟發展經驗推介給他們,同時應該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思想介紹給他們,讓他們了解中國。所以我就希望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成立海外文化傳播基金,這樣選擇一些有高度的、代表現代中國的文化項目走出去;同時,也要選擇一些具有優秀傳統的、非遺項目的文化走出去。全方位的,不僅僅與高層互動,同時與民間社團互動、與他們的智庫以及媒體互動,讓他們全方位地了解中國。”
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與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平臺,已成為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推手。目前,全球共有30個文化中心在正常運營。中國文化中心在海外積極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全方位介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豐富駐在國人民對中國文化傳統的認知。據中國文化部介紹,到2020年,海外的中國文化中心總數將達到50個以上。
今年,江西畫廊協會執行會長何如珍策劃的“一帶一路”敦煌藝術文獻展將借助海外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平臺,前往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巡展。何如珍表示:“在辦展的同時推出講座、文創産品等衍生品,有助於外國人更好地感知和了解中國文化。首先展覽是文化展示的第一個層面。我覺得第二層面,通過用日用物品來傳播文化,加快它的流通速度。把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寓意和形象的東西,把它生活化,來推出去、走出去,這可能是最佳的一個傳播通道。第三,通過普及性講座,讓更多人能接受、了解敦煌,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第四,一定要利用海外的華人華僑這個層面,來影響到真正的海外的人來了解和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這個才是根本目的。”
中國現代文化産業近年來也發展迅猛。截至2016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外合拍電影也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據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統計,2016年,獲准立項的合拍故事片達89部,為歷年合拍片立項數量的最高。而這些合拍片在票房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績。在2016國産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美人魚》、《湄公河行動》、《功夫熊貓3》、《長城》等8部電影均為合拍片身份,而截至2月底,正在海外熱映的中美合拍片《長城》斬獲海外票房已累計2.65億人民幣。
此外,在數字文化産業方面,中國近年來也躋身世界前列。不少由中國主創團隊製造的手機遊戲産品在國外排名中名列前茅。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指出:“中國文化在“走出去”過程中也要融匯創新,汲取其他文化的營養,進一步實現自身的繁榮。我提議政府更加重視這個數字內容産業的戰略性地位。更加支持和鼓勵培育、開發更多的原創知識産權(IP,intellectual property),因為最終你會發現,IP是制高點。另外,監管方面也要更加升級,才能符合和應對這個産業的蓬勃發展。第二個建議,大家講文化輸出,不是想把中國的IP一定要到國外去開發,也可以用資本的力量去並購國外文化産業的一些好的知識産權、或者好的企業和人才,為你所用,我覺得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
為鼓勵數字創意産業發展,中國國務院去年12月下發了《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提出,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産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産值規模達到8萬億元。同時,促進優秀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鼓勵對藝術品、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等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字創意品牌,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