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激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生機活力

2017-03-13 19:37:28|來源:光明網|編輯:靳松

  編者按:3月13日9時30分,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表示,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大會開幕式和閉幕會,深入界別小組聽取意見,與委員們互動交流,共同謀劃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措施;委員們紮實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提出重要意見和建議,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生機活力。為此,光明網邀請到了全國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請他談談這次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的亮點,並將其發言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在3月3日的政協開幕會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已體現出對民主監督的重視——在嚴謹、樸實、全面地總結了工作部署任務後,專辟一章來闡述民主監督。這是今年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很鮮明的一個特點。

  今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強調,“虛心公聽,言無逆遜,唯是之從”,這是執政黨應有的胸襟;“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這是參政黨應有的擔當。

  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創造和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發揮好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民主監督”這四個字的分量很重

  去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落成了一座青銅雕塑《延安窯洞對——毛澤東與黃炎培,1945年》,由著名雕塑家、全國政協委員吳為山教授創作,以1945年7月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關於“歷史週期律”的著名對話為題材。

  1945年,黃炎培以國民政府參政員的身份到訪延安,見到了共産黨領袖毛澤東。二人有一段關於“歷史週期率”的對話,人稱“窯洞對”,甚至被後人引用為關於政權建設的經典之談。

  當年,毛澤東問黃炎培,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感覺如何?

  黃炎培説,“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都沒能跳出這歷史週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週期率。請問中共諸君如何走出一條新路?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人民起來監督政府”,即民主,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民主究竟怎麼搞?我們不能走西方民主的路,而只能走中國的民主新路。應該説,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上,我們正在走出一條新路。

  十八大以來,我們強調繼續努力完善選舉民主,同時輔之以協商民主,逐步發揮我們的民主優勢,匯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創造:硬監督加協商式監督

  一方面,我們的監督是硬監督。陳毅曾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眾目睽睽難逃脫”。我們的監督包括國家強制力的監督、中紀委的監督、監察部的監督,依照憲法、法律、黨規、黨章嚴格地進行監督,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裏。

  另一方面,我們又有一種政協的民主監督形式,是一種協商式監督。這是此次的亮點,也是中國的創造。首先,有別於西方,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黨派在共産黨領導下,和共産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其次,我們的監督是建設性的,提供意見、建議和幫助,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第三,這種監督是通過政協、按照章程、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政協委員——代表人民、來自各方的精英——抓住全局的關鍵問題和重大問題,尤其是監督中央決策是否得到落實。

  此監督雖為協商式,但,這是剛性的、有力度的監督,該批評的一樣要批評。而且不能給政協委員打棍子、戴帽子、抓辮子,需要聽取不同意見,包括尖銳的批評。

  政治協商是一個偉大的、充滿活力的創造。選舉民主加協商民主,這是亮點。選舉民主是最直觀、普遍的民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核心載體;政治協商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性的民主模式,以政治協商制度為安排。作為民主制度的兩大最重要的模式,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層面和領域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開啟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實踐。當然,制度設計起來很容易,真正要做起來還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光明網記者賀梓秋、邱曉琴、吳勁珉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