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外資正在撤離中國? 背後的真相其實是這樣

2017-03-14 16:00:2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在今年“兩會”上,外資流向是一個熱點話題。飛利浦照明關閉深圳工廠、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希捷從蘇州撤離……去年以來,一些外資撤離事件的發生,加上全球投資貿易環境的變化,有輿論認為中國出現“外資撤離潮”。情況果真如此嗎?還是讓事實説話吧。

  首先看數字。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7%;2015年度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262.7億美元,同比增長5.6%;2016年度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的數據,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外資流入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逆勢增長,較2015年增加2.3%,達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由此可見,中國吸引的外資數量不僅沒下降,反而是在逐年增加,仍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其次看企業。不少報道談外資撤離時,都提到了飛利浦照明和希捷這兩家企業。先説説飛利浦,之所以關閉工廠,主要原因是出於其本身的戰略轉型,它不斷嘗試加大醫療設備的研發和投入,對傳統照明産業確有壓縮産能的考慮。另一方面,中國本土照明品牌的崛起也對飛利浦照明産生了一定的衝擊。此類動作基本上是一種止損和主動尋求戰略方向的動作。事實上,飛利浦照明關閉的不止中國一家工廠,近年來該公司還陸續關閉了美國、加拿大、英國等歐美國家的工廠,並且還宣佈將關閉泰國的一家工廠。所以,飛利浦照明關閉工廠的舉動,是面對劇烈的市場競爭、利潤率下降的挑戰而作出的應對策略,是一種企業戰略的調整。

  再看看希捷。希捷集團蘇州工廠的關閉,也是企業在産業大變革背景下的自身業務調整。希捷集團在中國工廠的産品並非是市場主流的新型固態硬碟,而是已經日薄西山的磁頭驅動傳統硬碟。這必然導致訂單減少、市場份額降低和虧損增加。數據顯示,希捷蘇州2016年的進出口額同比下降了近40%,整個希捷集團四季度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82.3%。由於經營狀況不佳,該公司曾經宣佈在全球範圍內裁減人員14%。由此可見,希捷關閉蘇州公司也是基於市場變化作出的正常調整,是其公司自身原因,與對中國經濟是否有信心沒什麼關係。

  正如一些專家指出的那樣,長期以來,中國憑藉巨大的人口紅利、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積極配合的地方支持政策等吸引了大量外資。正是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思路,讓中國迅速融入全球市場,成為製造第一大國,也得到了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機會。

  現在,正如《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中國製造要向創新、智慧、綠色和高端轉型,找到自己的新優勢。目前機器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高端産業在中國發展迅速,這必將吸引外資在中國市場調整佈局,撤離低端,轉向高端,加快新舊動能替換。

  這裡還需要提到的是超級産業,它處於産業結構最高層次,是當代最新科學技術、生産方式、工藝設備、新材料的集中體現,對其它産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目前中國的三大工業名片——航天、高鐵和核電正是這樣的超級産業,它們對下游的高科技産業要求極高,這為優質外資進入中國提供了巨大動力。

  我們看到,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外資準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等等。當前的中國正處於産業升級的關口,需要更多優秀外資的注入,而這些外資的投入,必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獲得可觀的回報。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吸引力越來越強,那些所謂“外資撤離、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會不攻自破。(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