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宏:多舉措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 重構中國標準體系

2017-03-14 14:43: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葉玉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金近):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和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與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就“品質提升”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剛才我一直聽到標準這個話題,近年來,“塑膠跑道”、“酒店白床單”和“快遞三輪車”等熱點背後,常常引發對“標準缺失”和“標準滯後”的議論非常之多。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家正在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力圖解決這些問題。請問,進展怎麼樣?效果如何?

  支樹平:這個問題請標準委主任回答。

  田世宏:謝謝您的提問,也感謝您對標準化工作的關注。我們經常説標準來源於生産生活,也服務於生産生活。可以説,我們在經濟社會各個方面處處都有標準,處處都講標準,處處都用標準。剛才您談到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在生活中或者遇到您剛才點的這些典型事件中,往往就會問,有沒有標準?很多也反映出標準缺失,甚至標準制定滯後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中國標準化“成長中的煩惱”,更是我們標準化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標準化工作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部署,改革的重點就是要重構中國標準體系,重建標準化管理機制,提高標準化科學管理水準。您剛才談到,現在改革進展情況和效果怎麼樣,我想有幾個方面可以告訴記者朋友們。

  第一,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把過去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制性行業標準和強制性地方標準整合為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已經完成了對13200多項強制性標準的清理評估,其中有超過50%的強制性標準需要廢止或者轉化為推薦性標準。

  第二,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目前,對大約10萬多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進行了集中復審,從復審結果來看,近30%的推薦性標準需要更新修訂。

  第三,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在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的領域,特別是針對國內空白、國際上領先的一些重點項目,我們鼓勵社會團體來制定團體標準。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目前有466家社會團體制定了737項團體標準。

  第四,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全面推動實施企業標準的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過去的企業標準備案管理,原來企業備案1項標準平均需要14天,現在企業標準自我公開,只需要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應該説,簡政、減負的效果十分明顯。目前一年多時間裏,大約有7萬多家企業公開了28萬項標準,覆蓋的産品達到了46萬種,企業創新的活力得到了極大釋放。

  第五,改進和完善標準的制定方式。加快標準的立項頻次,縮短標準的立項週期。從去年開始,國家標準立項頻次由過去一年2批增加到現在的一年4批,立項週期由8個月縮短到3-4個月。

  第六,不斷提升標準國際化水準。從2016年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提交的國際標準提案達到160項,同比增長了113%。中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註冊的專家數已經接近5000名,同時中國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數量首次突破了國際標準新增量的50%。再有,我們在很多領域處於國際領跑,比如中國標準在高鐵、網絡通信、民用核電等高技術領域,還有家用電器、中醫藥等傳統優勢領域,中國標準都處於國際領跑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