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賬本”真的很暖心:減稅降費更積極 民生支出只增不減

2017-03-14 09:04:1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葉玉龍

  

  實招 徐駿作(新華社發)

  “國家大賬本,百姓荷包事。”預算報告是國家的“賬本”,關乎國家這一年的錢從哪來、要到哪去。企業稅費負擔能再降一點嗎?對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能再高一點嗎?“三公”經費會更緊一點嗎?3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發佈,今年的政府算盤將遵照預演算法規定,“打響”更為積極有效的財政收支。

  減稅降費更加積極

  積極財政政策年年提,今年有啥不同?

  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歐文漢表示,與往年相比,201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注重合理調整政策力度和著力點。在政策安排上有“兩減”——減輕企業稅收和繳費負擔。

  今年全年將減稅3500億元左右,包括繼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擴大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範圍,將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

  今年將降費約2000億元,包括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改革到位後全國政府性基金將剩下21項;取消或停徵3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涉企收費項目剩餘33項。同時,進一步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付文林向本報記者指出,“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不僅有助於保持企業的活力,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證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民生支出只增不減

  “雖然中央財政自身也不寬裕,但是我們寧可自己手頭緊一點兒,也要想辦法擠出資金支持困難地區。”財政部部長肖捷日前這樣表態。

  具體到今年的政策安排上,除了“兩減”,還有“一擴”——適度擴大支出規模。今年擬安排全國財政赤字2380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0億元。肖捷説,今年要加大對扶貧、農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領域保障力度,這些方面支出確保只增不減。

  以扶貧資金為例,今年擬安排補助地方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61億元,比去年增長30.3%。將重點支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同時在教育和醫療衛生等領域加大扶貧投入。

  “民生帳單支出的是一筆筆‘暖心賬’,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民生為本的執政情懷。我們期待這些‘暖心賬’普惠群眾,讓老百姓享受到‘暖心賬’帶來的溫馨。”有網友這樣評論。

  過緊日子擠出資金

  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這是本屆政府對人民群眾作出的鄭重承諾。這在財政預算上,也有明顯體現。

  歐文漢表示,截至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規模已經連續6年下降,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永遠不會有休止符,確保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比上年只減不增。

  未來,中國還將壓減會議費、培訓費、宣傳費、諮詢費、軟課題經費和涉企補助等支出;強化預算約束;做好中央本級和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工作等。

  “近幾年‘三公’經費比例持續下降,但我國行政性經費佔比依然偏高。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速比前幾年下降不少,要更好地控制預算支出,控制‘三公’經費應該是優先選項。”付文林説,要通過政府過緊日子,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改善民生,支持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嚴格規範預算安排

  “預算安排體現了保障基本民生等重點支出、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積極防範化解財政風險等要求。預算草案符合預演算法規定,總體可行。”

  在肯定2017年預算安排的同時,財政經濟委員會也提出以下建議: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嚴肅預算執行;嚴格規範預算管理;防範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加強稅收立法工作等。

  相關工作也有了執行時間表,例如,抓緊修訂預演算法實施條例,在年內頒布實施;確保2020年前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等。

  對此,付文林認為,過去預算科目編制不細緻,導致具體實施,特別是人大的監督有困難。今年強調預算執行過程的執行管理,跟“依法治國”和財政體制改革的理念相符。這實際上對於政府算盤的“打法”進行了嚴格規範,有利於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讓財政工作走向規範化。(記者 李 婕)

  (原標題: 原標題:國家“大賬本” 真的很暖心(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