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看兩會——台灣青年創業二三事

2017-03-15 11:40: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廖政貿、馬曉葉)近年來,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議題備受大家的關注,身旁的台灣朋友不斷詢問找尋相關的信息。我,廖政貿,現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讀研究生,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博士生,也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通過這次“兩會”以及與在大陸創業的台灣青年之間促膝對話,使我對台灣青年創業的脈絡更加清晰,自己也由衷地感到在創業的路途中要塗抹屬於自己的色彩是不易的,但更是豐富和多彩的。

  協助臺青的創業驛站

鄭博宇

  2015年隨著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的展開,不少台灣青年也加入到這股風潮,同年10月,國臺辦新設12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遍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地。各地依據實際需求,推出了許多鼓勵台灣青年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

  位於中關村北京創業公社裏的台灣青年創業驛站便是其中的一個,跟隨著驛站負責人鄭博宇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他們的辦公室,他介紹説,在這裡,可以為前來大陸創業的台灣青年創業團隊提供三個月的適應期,這段時間他們可以免費使用辦公場所,並享受創業公社提供信息普及、金融扶持、企業對接、創業諮詢、創業導師對接等服務。

  臺青在大陸創業生根、發芽

簡子復

  “桃桃喜”便是入駐在這裡的台灣創業團隊之一,這是一款專門為女性提供桃花預報服務的公司。兩會期間,我來到了這裡,與其創辦人簡子復進行了交流。由於我們兩個都來自台灣,所以一見面便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最近忙嗎?”“忙,我們準備融下一輪了。”,簡子復滿是信心地回答。對於一個成長快速的創業公司,一年多的時間就擁有20萬用戶,同時經營微信、QQ、頭條號、知乎等賬戶,每天都會結合明星與熱門話題寫一些談面相的文章,已經出了不少爆款。

  簡子復強調,“希望台灣年輕人來創業前要先在大陸就業,要以所謂的B.A.T(百度、阿裏、騰訊)為目標,通過就業能快速地接地氣,了解當地的文化等。因為如果創業者不夠了解,只抱著投機心態或過多的幻想,很容易挫敗回臺。”

謝耀輝

  比起簡子復,“活動行”的創辦人謝耀輝來大陸算是有經驗的創業者,他2013年來到大陸,與我聊起在北京創業初期階段時的情景時,他微笑著説,“2013年自己和合夥人羅子文受不了將時間都浪費在通勤上,同時也是為了省錢,我們租了一個複式的樓層,樓上睡覺,樓下辦公,最多曾4個人擠在一間單人房。後來,人越招越多,才結束了像是軍隊般的住宿生活。回想起過去的辛苦,反而覺得是有趣,工作就像天天在夏令營一樣。”

  “活動行”,一個以活動報名和售票為主要業務的平臺,在台灣叫做“活動通”,如今已經拿到B輪的融資,約數億元台幣,是兩岸同時在這領域取得領導地位的成功案例之一。他自豪地説,我們的項目早已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開拓臺青創業的新思維

江爾雄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女士説,大陸這幾年經濟騰飛,大陸每年創造出100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大陸生活環境的改善,公共服務的提升,特別是大陸這幾年薪資水準的提高,這些都對台灣的青年産生了很好的效應。在大陸提供的這些創業基地和示範點之外,台灣青年在創業上更開拓思路,廣闊視野。她説,大陸有廣袤的農村,隨著美麗中國建設強力的推進,“十三五”期間大陸將完成6000個美麗鄉村的建設。到了2020年,美麗鄉村建設將會做到全覆蓋,這其中隱藏著巨大的機會,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舞臺,所以對於台灣青年來説,大陸的鄉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江爾雄指出,台灣從20多年前就開始提出社區營造這麼一個行動,20多年以來,台灣完成了4000多個村莊的社區營造工作,所以台灣青年在這方面不僅有先進的理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集聚了很多的人才。也就是歸根結底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上,台灣青年有極大的競爭力。 “所以,我想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台灣青年有志於紮根大陸的農村,相信他們一定會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的廣袤的鄉村注入新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他們也能夠用他們的智慧和他們的執著,讓他們的理想和他們的事業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放光。”   

  對臺青創業後進的建議

張雄

  “成功的故事是可以包裝的,但失敗的故事卻足夠真實”謝耀輝對於後進的建議”,他笑著説不要迷信美好的成功模式,像阿裏、亞馬遜、GOOGLE,那些案例及人物畢竟是鳳毛麟角。但事實上,創業公司倒閉率高是眾所皆知的事,很殘酷卻又正常。成功的故事很難被複製,所以多看失敗的案例,從那些案例當中汲取經驗。還有,創業者應時刻調整心態。創業是一條迂迴漫長的路,要有足夠的耐性才能走的下去,更要與時俱進的成長並時時反求諸己。全國人大台灣團代表張雄一直關注兩岸青年創業方面的議題,在接受採訪時,他説,如今國臺辦已經設立了41個海峽兩岸創業基地和12個海峽兩岸創業示範點,這樣的平臺的確給到大陸來創業的台灣青年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也更能減少創業的彎路,但對於台灣青年來説也應該清楚碰壁失敗的原因,而且要要審時度勢,創業者要有分析市場經濟的概念,在激烈競爭下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