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污染堪比“室內霧霾”—代表委員建議加大禁煙力度

2017-03-15 09:33:02|來源:新華網|編輯:賈雪靜

  在室內連續抽上幾支煙,室內PM2.5濃度可能比嚴重霧霾天時還要高出好幾倍。煙民手中的香煙,作為製造室內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是否還能“任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部分代表委員建議,應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性控煙條例,推動全國性立法全面禁止室內公共場所吸煙,並切實加大控煙監督執法,讓更多的人遠離煙草煙霧之害。

  室內煙霾中的細顆粒對健康危害更嚴重

  作為一個資深煙民和兩歲小孩的爸爸,在廣州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安振最近下了一個決心:戒煙。“我在網上看到‘三手煙’這個詞時,覺得真的該戒了。”安振説。

  一手煙和二手煙的危害幾乎人所共知,而讓安振心驚的“三手煙”則是煙民“吞雲吐霧”後殘留在衣服、墻壁、地毯、傢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固體殘留物。

  專家介紹,“三手煙”包含的重金屬、致癌物、輻射元素,可在室內滯留數天至數月,持續産生健康危害,尤易引發嬰幼兒皮膚炎、中耳炎等。

  近年來,治理霧霾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實際上,吸煙則是室內霾的重要來源。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主任鄭頻頻介紹,研究發現室內煙霾中的細顆粒直徑範圍是0.107-0.4微米,比室外pm2.5直徑更小,對居民健康危害更嚴重。

  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介紹,在35平方米房間內連續吸3支煙,距離吸煙者1.5米,空氣中PM2.5濃度可達1700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比北京污染最嚴重時的PM2.5還要高出好幾倍。

  “煙滅1小時後,室內空氣中PM2.5濃度仍可達350微克/立方米以上,仍相當於霧霾天的‘六級嚴重污染’。”支修益介紹,此外,煙霧還會通過管道、通風系統擴散到其他未吸煙房間。

  吸煙造成的污染面更觸目驚心。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煙民超過3億,約有7.4億非吸煙者暴露于二手煙環境。《2010年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結果顯示,餐廳二手煙暴露率高達88.5%,政府辦公樓暴露率達58.4%。

  多地立法控煙,成效幾何?

  目前,我國已經有近20個城市制定了公共場所無煙的法律法規。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明確,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均禁止吸煙。

  上述規定明確,禁止吸煙場所所在單位違規的,可處以2000元—3萬元罰款;個人在禁止吸煙場所吸煙且不聽勸阻的,可處以50元-200元罰款。

  據了解,《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施行一年多來,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去年8月,由於控煙不力,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工人體育場、望京SOHO大廈等在內的13家單位被北京市衛生監督所集中約談。條例實施以來,室內公共場所吸煙的現象明顯減少,控煙場所檢查合格率從77%升至93%。

  “紙上最嚴”見實效需要依靠執法監督落實,但現實中卻面臨著吸煙行為面廣、量大、執行難等問題。儘管市民可以撥打舉報電話,但等到執法人員到來時很難抓到現行。受訪的不少市民認為,勸阻陌生人怕遭到反駁説自己多管閒事,勸阻同事熟人抹不開面子,勸阻領導更是底氣不足。部分經營場所負責人也坦言,勸阻顧客吸煙擔心造成顧客減少,他們“傷不起”。

  北京控煙志願服務隊西城分隊負責人陳穎怡説,對於志願者們的勸阻,大部分吸煙的人能夠配合,但也有一些人“嫌煩”,甚至一巴掌把志願者遞上去的控煙盒打到地上。

  加快全國性控煙立法,堅決治理煙霧之害

  公共場所控煙、減少煙草對人類的危害,這是全球的共識,也是健康促進的重要工程。目前,全國的公共場所控煙條例正在立法進程之中。

  “室內公共場所禁煙是減少被動吸煙的最有效方式,應推動全國性立法禁止室內公共場所吸煙。”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鹽城疾控中心主任沈進進説,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性控煙條例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有助於推動國家級控煙條例的出臺。

  來自醫衛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岳秉飛連續多年關注控煙,今年繼續呼籲“將室內公共環境全面禁煙納入國家級控煙條例”。他表示,支持室內公共場所無煙在醫衛界委員中已經形成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樂説,以前控煙有三難:勸阻難、執法難、罰款難。《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後,餐廳、影院、酒店裏宣傳警示和舉報電話隨處可見,違反者個人將被處以高額罰款。這樣的警示牌令人印象深刻,使勸阻者有了底氣,舉報者有了目標,執法者有了依據。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我國將積極推進無煙環境建設,強化公共場所控煙監督執法。推進公共場所禁煙工作,逐步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全國政協委員何偉認為,控煙不僅是對公眾健康權的尊重和保護,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做好控煙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形成良好的控煙社會氛圍,形成社會合力。同時,要加強立法和執法落實力度,控煙不能僅靠吸煙者自律,也需要硬性約束機制。(記者:趙仁偉、田建川、朱涵、孫仁斌、倪元錦)

  (原標題:吸煙污染堪比“室內霧霾”代表委員建議加大禁煙力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