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産能如何去得又準又穩?安置分流職工是關鍵

2017-03-16 10:00:58|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葉玉龍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去産能成為一個熱議關鍵詞。今年去産能目標已定,如何去得紮實有效,如何妥善安置職工,實現又準又穩?採訪中,多地多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破産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産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産能。此外,去産能必須安置好職工,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而在一些去産能任務艱巨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正努力探索創新,讓去産能之路,走得平穩而又堅定。

  升級過剩産能,向先進産能要效益

  記者:去産能,涉及方方面面問題,如何保證産能壓減順利推進?

  山西省呂梁市市長王立偉:煤炭工業是呂梁的支柱産業,穩住了煤炭就穩住了呂梁經濟的基本面。根據最新精神,呂梁把減量置換、減量重組作為提高先進産能佔比、優化産業結構的難得機遇,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解決好去産能涉及的重大問題。

  同時,呂梁推進鋼鐵去産能,推動鋼鐵企業優化升級,延伸鏈條。要把電力去産能與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努力使呂梁的能源優勢、電力優勢轉化為企業成本優勢、經濟發展優勢。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市長杜學軍:去産能,不僅僅是簡單做“減法”,還要通過大力發展先進産能,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

  包頭積極調整鋼材産品結構,將創新驅動、智慧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有效結合起來。鼓勵包鋼集團開發適銷對路、高附加值的産品,推進産品向中高端轉型,提高有效供給水準,全市優質鋼、特種鋼佔比達到80%。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壓減過剩産能,提升競爭優勢。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縣長楊敬忠:去産能必然觸及相關行業企業的利益,影響到一個地區的短期經濟發展,從地方政府來講,必須克服保守意識和數字情結,勇於承擔化解過剩産能帶來的陣痛,妥善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積極開展打擊“地條鋼”、處置“僵屍企業”等各項工作,堅決淘汰一批低端落後産能。

  政府不是萬能的,市場手段才是好手段

  記者:去産能,政府很重要,但不能只靠政府。用市場手段推進去産能,政府和企業有什麼探索與嘗試?

  杜學軍:包頭正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支持重點鋼企脫困發展。

  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相關政策,推動包鋼剝離辦社會,並參照周邊省市鋼鐵企業土地使用稅等標準,結合自治區的要求,調整鋼鐵企業稅額標準,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另一方面,研究制定資源稅返還政策,用於支持重點鋼鐵企業技術升級和産業鏈延伸,將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鋼鐵企業納入電力直供、多邊交易範圍,支持鋼鐵企業與現有富餘電力機組進行重組、異地自備,努力降低用電成本。

  晉煤集團董事長賀天才:去年,晉煤特色現代能源産業體系加快構建,非煤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323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達到87.7%,除煤化工産業外,其他産業全部實現盈利。這樣,我們推動去産能就更有底氣。此外,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晉煤集團上市實現突破,擁有了全國第一家煤層氣全産業鏈上市公司,這為産業管理升級、提質增效,搭建起了更高的發展平臺。

  楊敬忠:充分利用市場手段,一方面要利用現有價格機制壓減過剩産能的利潤空間,減少擾亂市場行為;另一方面要結合特色優勢積極扶持産業轉型,全力支持企業技改重組、引進先進技術,積極制定出臺普惠制獎勵扶持政策,提高市場主體轉型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壯大一批具有特色差異、競爭能力的新興産能,實現更有品質、更有效益的增長。

  科學合理規劃,避免出現區域性失業率大幅攀升

  記者:去産能,做好職工安置是底線更是難點。如何減少去産能對職工生活的衝擊?

  杜學軍:去産能不是“去飯碗”,安置分流職工是關鍵。在摸清涉及職工情況的基礎上,包頭督促指導企業制定並落實職工安置方案,細化做實職工安置渠道,依法處理勞動關係,穩妥接續社會保險,制定風險應對預案,以避免出現區域性失業率大幅攀升。

  去年,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去産能工作中涉及的2497名職工進行了安置,其中對符合條件並申請離崗退養的285名職工辦理了離崗退養手續,對其餘2212名職工進行了內部轉崗分流安置,包頭市寶鑫特鋼有限責任公司對去産能工作中涉及的398名職工全部進行了內部轉崗分流安置,上述轉崗人員都按月足額領取工資。

  賀天才:人員安置是大事,我們開展了建企以來力度最大、範圍最廣的人力資源配置重大改革,通過建立多渠道、多樣化的冗員分流和轉崗、退出機制,在全年煤炭平均售價、工資總額“雙下降”的前提下,有力地保障了在崗員工工資水準的總體平穩,保證了轉崗分流的順利進行。

  (原標題:過剩産能如何去得又準又穩?安置分流職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