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寬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投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雨)中國政府日前發佈文件,從行業準入、投融資、土地稅費等多方面提出政策措施,以激發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的投資活力。這份文件包括哪些內容?將為資本進入上述領域帶來怎樣的機會?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5個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國有企業資本及外資進入。《意見》共37條具體措施,涉及放寬行業準入、擴大投融資渠道、落實土地稅費政策、促進融合創新以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等5方面內容。
在中國社科院財經學院副院長夏傑長看來,《意見》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並把公共服務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彌補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激發投資活力。
夏傑長説:“社會領域回報週期比較長、平均投資收益率比較低,如果不在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方面把文章做好、做足、坐實,即使再呼籲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進入社會領域難度非常大。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要轉型升級,非物質産品的訴求將越來越多,但是在這些領域投資不足,供需嚴重不匹配。強調基本公共服務由政府為主導,非基本公共服務更多的交給市場,這樣就把社會領域發展的空間騰挪出來交給社會資本去做。有空間社會資本才願意進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三類民間投資,只佔整個社會領域固定資産投資的38.3%,比全國民間投資佔總投資的比例低了20多個百分點,説明增長潛力較大。
以文化領域為例,《意見》提出,推動文化創意産品開發,通過知識産權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推動社會領域企業以知識産權為基礎開展股權融資;採取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將舊廠房、倉庫改造成文化創意、健身休閒場所。在醫療領域,《意見》則明確,改革醫師執業註冊辦法,建立醫師電子註冊制度;引導社會資本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醫療機構建設運營等。有體育界人士對媒體表示,這份《意見》提出,制定閒置校園校舍綜合利用方案,制定城市馬拉松辦賽指南等一系列指南,這對民企的進入很有幫助。
體育界人士説:“比如説一場馬拉松賽,到底多少人參加安保,或者收費標準是什麼,這方面之前都還不是特別明確。企業也不知道這個到底要投入多少錢,成本也很難核算,意見裏也提了規範賽事安保這塊,下一步如果針對性地出臺一系列具體辦法的話,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幫助。”中國社科院財經學院副院長夏傑長認為,從市場需求看,無論是國有資本、民間資本還是外資均看好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前景。隨著《意見》的出臺,有望提升各類資本進入上述領域的積極性,投資出現快速增長。
夏傑長説:“最簡單的表現,以北京大都市為代表的學區房那麼貴、去三甲醫院看病那麼難,凸顯了市場對這個領域的需求是巨大的。現在問題在供給端,把供給端的門檻能夠降低、放寬,供給端解決的,再加上巨大的市場需求,對這個領域發展應該是非常看好的。”
一直以來,融資渠道窄、抵押貸款難制約著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養老等行業。為此,《意見》專門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開發有利於社會領域企業發展的金融産品,合理確定還貸週期和貸款利率。同時,研究出臺專項債發行指引、商業銀行押品指引,鼓勵各地設立行業風險補償金為行業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