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超3500萬兒童在“流動” 隨遷子女教育如何破題?

2017-03-28 16:32:56|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趙春曉

  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闞楓)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在中國的流動人口中,17歲以下流動兒童的規模超過3500萬人。28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北京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正向學前教育和初中後教育兩端延伸。

  中國有多少兒童在“流動”?

  ——總規模超3500萬 廣東等省份較集中

  這份報告名為《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6)》,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擔任主編。報告總結了2016年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分析了中國流動兒童教育改革進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截至2015年10月1日,中國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約為2.47億,在這些流動人口中,隨父母遷徙生活的兒童更是一個特殊群體。相較與“流動兒童”的概念,在輿論中,這些孩子多被稱為“隨遷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或者更通俗的“打工子弟”。

  中國的流動兒童有多少?上述流動兒童藍皮書援引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國17歲以下流動兒童的規模為3581萬人。

  分省域來看,2010年中國流動兒童的地域分佈為:廣東省(408萬人)、浙江省(280萬人)、江蘇省(214萬人)、山東省(194萬人)和四川省(191萬人)分列流動兒童總數的前五位,上述5省流動兒童總數達1287萬人,佔全國流動兒童總數的35.94%。

  隨遷子女面臨啥教育問題?

  ——學前教育缺乏統一管理規範 異地中高考需求強烈

  這份報告稱,中國大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正向學前教育和初中後教育兩端延伸。流動兒童學前教育的實際需求在城市管理中極易被忽視。初中後教育階段,流動兒童家長迫切要求開放高中教育、要求參加異地中考和異地高考的訴求日益強烈。

  在學前教育方面,報告稱,目前中國尚未制定全國統一的有關隨遷子女學前教育的管理規範,也未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疇,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教育機會難以得到保障,學前教育品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在異地中高考方面,報告引用了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所課題組2013年至2015年的專項調研數據。這份調查顯示,選擇接受更高階段的教育是隨遷子女的主要訴求。從初中隨遷子女來看,58.2%的省內跨縣流動學生、51.8%的跨省流動學生明確希望能接受義務教育後的教育,其中有40%以上的學生明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現實中這一群體繼續接受教育的情況卻不樂觀。

  對於隨遷子女的求學需求,報告稱,各地雖開始實行積分入學、積分入戶的居住證制度,從實踐情況看,現行積分制入學管理的可供學位數遠遠不能滿足隨遷子女的教育需求,主要面向的是高學歷的優勢人群,低學歷、低收入的農民工階層尚難以受惠。

  流動兒童的教育如何破題?

  ——促進流動人口市民化 推進高考改革

  對於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這份報告稱,流動兒童教育仍存在一些整體性和深層次的政策問題,亟待用改革性和創造性的思路加以解決。

  這份流動兒童藍皮書建議,各地應突破計劃控制的思維定式,通過科學地預測人口,調整城市規劃,增加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供給,順應人口流動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趨勢;擴大城市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簡化和降低流動兒童進入公辦學校的條件。

  在保障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方面,報告建議,加大省級統籌,建立以流入地省級政府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供給體制;發展普惠性民辦學校,改善和規範農民工子女學校;促進農民工隨遷子女異地中考、高考;重視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學前教育;完善積分入戶制度,撤除將居住證與連續社保掛鉤,實質性地促進流動人口市民化。

  對於異地中高考的改革,改善和促進隨遷子女異地中考,應加強教育需求情況調研,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科學預測流入地接納“容量”,進行前瞻性規劃,系統評估異地中考利弊情況,不斷改進高中階段招生政策。

  報告還提出,要根本解決異地高考問題,從長遠來看,必須深化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即打破現有的分省按計劃錄取制度,實施基於全國統一測試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制度,高考從現在的計劃高考變為自由高考,學生可自由選擇報考學校,也就不存在異地高考問題。

  (原標題:中國超3500萬兒童在“流動” 隨遷子女教育如何破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