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脫貧路上:借鑒經驗帶來的“金娃娃”——霍寨村的香菇脫貧路

2017-03-29 10:01:4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谷營寨霍寨村李桂花和她的香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叢薇薇):河南省西峽縣的香菇遠近馳名,年銷售量一直穩穩佔據全國10%的市場。2016年,中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蘭考縣組織技術人員到西峽學習香菇種植技術,將那裏的香菇品種引入蘭考縣谷營鎮霍寨村,帶領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霍寨村與西峽的氣候相似、濕度相近。技術員反復測試,認為在霍寨村種植香菇是可行的。這一試種,竟然種出來了一個“金娃娃”,香菇種植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讓當地老百姓喜笑顏開。

  60歲的李桂花是霍寨村第一批種植香茹的農戶。她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要來棚裏看看自己的香菇,即使是下雨天也要來。

  李桂花説:“我家有6口人,我是2016年開始種香菇的。像我這麼大年紀,不能出外打工。我孫女現在也大了,10多歲了,我兒子和兒媳在外地賣服裝,我跟我老伴就來找個活兒幹。種香茹這活兒不累能幹。現在國家政策好,黨領導的好,我們可高興了。”

  據霍寨村駐村幹部馮艷敏介紹,李桂花與老伴年紀大了,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能外出打工,還要在家裏照顧孫女,之前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人民幣,成了村裏的貧困戶。

  2016年初,谷營鎮霍寨村駐村工作隊根據村裏的實際情況,開始鼓勵引導農戶大力發展香菇産業,用産業帶動幫扶,以實現為老百姓增收脫貧。與此同時,《河南省産業扶持脫貧實施方案》提出要組建脫貧技術服務團,每個貧困村至少配有一名技術人員,推行“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範基地+基層推廣服務體系+農戶”的鏈條式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定期組織科技人員對貧困村開展農技推廣和技術服務。據此,霍寨村便開展了名為“雨露計劃”的農技推廣技術服務活動。駐村幹部馮艷敏介紹説,“‘雨露計劃’是所有的貧困戶都可以參加的免費培訓。李桂花學習種平菇、香菇,她當時找到我們的村支書霍雙星一説,霍支書就説好,我給你找4個棚吧。她是我們的貧困戶中第一戶帶動種香菇的。”

  通過“雨露計劃”,李桂花確確實實學到了本領,現在她已經有自己的4個香茹大棚。記者跟隨李桂花走進了她的大棚,映入眼簾的是整整齊齊、錯落有致的香菇棒,每個棒上都結滿了大大小小的香菇。李桂花説,她的每一個大棚能搭2500個香菇棒,平均每個香菇棒能夠採摘2.5斤香菇。

  李桂花説,“一個香菇棒能賺5塊錢,一個棚2500個棒,4個棚有10000個棒。收入方面,經技術員説,因為這個香菇我現在才栽第一茬兒,現在已經結了有萬把塊錢的了。這4個棚一起算,有大約7、8萬塊錢。扣除成本,能有5萬塊錢。種了蘑菇之後就覺得舊貌變新顏了,現在國家政策好,俺家房子門口還鋪上了紅磚,可好了,我也可高興了。這麼多年,我還沒有過過這樣的生活。”

  李桂花是村裏最先學習香菇種植技術的,心裏有了底氣,敢於種香菇,也因為種植香茹脫了貧。看到李桂花家的香菇種得好、收益高,村裏許多農戶也紛紛效倣。據了解,霍寨村第一批80個香菇大棚于2016年6月建成,11月再次投産第二批香菇大棚,多達200個。香菇種植已初具規模,鎮裏、村裏還想方設法開拓銷售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戶利益。谷營鎮主管扶貧工作的鄉鎮幹部郭俊玲説,“蘑菇銷售就是有兩種渠道,第一種是如果出售鮮菇,就有大車過來拉,直接就拉走了。如果説農戶覺得這個當時的價格低,或者不想賣的話,就在這裡冷凍,凍起來,到了後期可以烘乾,就變成咱們銷往超市的那種。”

  郭俊玲説,幹香菇銷售主要是在市場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對新鮮香菇進行烘乾,平均每3至4斤香菇烘乾成1斤幹香菇,目前市場上的幹香菇每斤銷售35元左右。另外,郭俊玲説,下一步還要推出電商,進一步擴大香菇銷量。

  郭俊玲説:“我們目前還沒有電商,但我們已經跟一個電子商務城有對接,到後期發展成規模會有。因為這個也是今年剛剛建的。所有的模式還在探索階段。後期會有一個線上線下的模式,因為這樣銷量更廣。”

  香菇種植既不需要太大的資金投入,也沒有太多體力方面的要求,老人、婦女都可以輕鬆種植,而且,與別的農作物相比,香菇種植還有很強的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如果當時市場價格不划算,可以將香菇烘乾作為幹香菇出售。

  據了解,霍寨村原有371名貧困人口,其中有87人因種植香菇脫了貧。現在,除了霍寨村,谷營鎮谷西村也開始嘗試著開發香菇産業。最近,兩村還聯合規劃了一個佔地1000畝的香菇大棚基地。谷營鎮黨委書記郭戈告訴記者,他很看好當地的香茹産業,他説,借鑒別地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的生産條件進行扶貧開發,邊學邊幹,互相扶持,就會有更多的農戶脫貧致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