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佈《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綱要》 明確司法保護目標措施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4日啟動全國知識産權宣傳周活動,發佈首份《中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綱要》,明確到2020年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體系,大力提升司法保護能力,為國際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提供更多“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從1985年法院受理首宗專利糾紛案件至今,中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制度歷經30多年發展。截止2016年,中國法院受理的知識産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累計超過90萬件,保護範圍涵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所規定的各類知識産權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尤其在中華老字號、中醫藥、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中文字庫等方面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令古老的中華文明永葆生機。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庭宋曉明庭長表示,這是最高法首次針對專門審判領域制定發佈司法保護綱要,確立的目標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宋曉明説:“《綱要》在總結、歸納和提煉30年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中國道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首次系統地、創新性地提出了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髮展要達到的8個目標,包括建立協調開放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政策體系、明確統一的裁判標準規則體系、科學合理的知識産權損害賠償制度體系以及建立知識産權國際司法交流合作長效機制。”
目前,法院受理的知識産權案件數量仍呈現增長態勢。其中,涉尖端、前沿技術的疑難複雜案件、涉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品牌保護的商標糾紛案件、涉信息網絡傳播的著作權糾紛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競爭糾紛不斷增多。宋曉明庭長表示,《綱要》針對知識産權案件發展趨勢施策,著力破解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宋曉明説:“社會上對知識産權保護有一些反映,這些反映比較集中地認為知識産權保護存在著舉證難、週期長、賠償低的一些問題。現在的《綱要》裏面就是從問題導向確定目標導向,力圖從根本上解決司法保護良性發展的瓶頸問題。比如,在解決週期長的問題,《綱要》提出推動解決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雙軌制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司法實踐當中,包括在這輪修訂法規過程中一直建議,能不能賦予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比如專利侵權案件當中,就專利權效力問題賦予法院一個審查的職能,在制度安排上做新的思考和定位。”
針對舉證難、司法認定難的問題,《綱要》提出適時制定知識産權訴訟證據規則,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建立證據披露、證據妨礙排除等規則,發揮專家輔助人作用,適當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負擔。同時,《綱要》提出要開展知識産權訴訟特別程式法問題研究,進一步明確知識産權審判各相關制度、職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表示,今年法院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陶凱元説:“一是公正高效地審理好各類知識産權案件,通過案件裁判,充分實現知識産權價值,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産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二是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切實抓好知識産權法院建設,全面推進‘三合一’工作,推進南京、蘇州、武漢、成都知識産權專門審判機構跨區域管轄工作。三是繼續做好知識産權行為訴前保全、商標侵權、專利授權確權、技術調查官以及著作權侵權等相關司法解釋工作。”
當天,最高法還發佈2016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産權案件及50起典型案例,為各級法院在審判工作中提供參考借鑒。其中,美國著名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系列商標行政案,北京慶豐包子鋪與山東慶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侵害“慶豐”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等熱點案件均入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