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用語言促交流是我的使命”——記斯裡蘭卡龍華書院院長郝唯民

2017-05-15 15:13: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郝唯民。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韓健):五月的一個下午,按照約定時間,我和我的斯裡蘭卡同事在酒店見到了郝唯民教授。他中等身材,微胖,神情嚴謹,卻又行色匆匆。

  “今天事情太多了!午飯還沒顧上吃,一會兒還要趕飛機回蘭卡。”考慮到我的蘭卡同事在一旁,郝唯民用僧伽羅語説道。聽著他地道的僧伽羅語,我的蘭卡同事不住地點頭,眼裏透著欽佩。

  郝唯民這次回國,是為一項中斯佛教交流活動做前期工作。在斯裡蘭卡的25年間,幾乎每年他都這樣,為了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兩地奔波。“已經習慣了。”郝唯民不以為然的笑了笑。

  佛教交流,只是郝教授的“副業”,他的“主業”,則是教斯裡蘭卡人學漢語。他目前擔任斯裡蘭卡龍華書院院長,這是一家他自主創辦的漢語培訓機構。此外,他還擔任科倫坡大學孔子學院特聘教授。

  用當地的語言--僧伽羅語來教漢語,那可是郝教授的“絕活兒”。回憶起與僧伽羅語的緣起,他疲憊的眼裏透出光芒。

  郝唯民説:“1973年,我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國家安排我去學僧伽羅語,我開始都不知道這是哪國語言,非常好奇。當時我還可以選擇學西班牙語,但因為對僧伽羅語的這份好奇心,我沒改變主意,結果一下子就説了40多年僧伽羅語。”

  四十年,對於年屆六十的郝唯民來説,佔據了他迄今大半人生時光。可以説,他把最寶貴的光陰都交付給了僧伽羅語。畢業後,郝唯民留校任教,曾擔任北外僧語系主任和亞非學院副院長,並編纂出中國第一本正規的僧伽羅語教科書。一大批中國學生正是通過這個課本,才接觸到僧伽羅語。這些人中的一部分,日後也成長為中斯交流的中堅力量。

  上世紀90年代初,郝唯民赴斯裡蘭卡著名學府--凱拉尼亞大學深造。在進修僧伽羅語的同時,他利用該校深厚的佛學教育基礎,系統研修了佛學和佛教文化,為以後的中斯佛教交流打下了基礎。

  學習之餘,他還開啟了一項重要工作,這也改變了此後他二十餘年的人生軌跡。他説:“除了學習,我開始在凱大教授漢語、中國文學和中國佛教哲學,一教就是近十年。”

  1994年,郝唯民在凱拉尼亞大學開辦該校第一個漢語言學位教育課程。2007年,又在薩布勒伽穆沃大學開辦了該校首個漢語言學位教育課程。可以説,他堪稱斯裡蘭卡漢語正規教育的先驅者。

  在當地的漢語教學中,郝唯民發現一個突出問題,這促使他做出另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他表示:“蘭卡的大學裏,沒有中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哲學、文學、佛教領域的教科書,都是歐美、印度或蘭卡這些外國人寫的,我感到自己有義務做點什麼。”

  於是,郝唯民開始自行編纂僧伽羅語版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科書,並開辦了培訓機構來傳授這些知識。然而,那段時期,學漢語的斯裡蘭卡人並不是很多。無論大學裏,還是他自己的培訓班,學生經常只有幾個人。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斯兩國交往日益密切,學漢語的熱情在斯裡蘭卡被點燃,郝唯民的漢語教學事業也迎來了春天。現在,他的培訓班一期招收的學生就能達上百人。

  “我感到,誠心能做一些事情的時代已經到來了!”郝唯民篤定地説。 在郝唯民培養的大批蘭卡學生中,很多人拿到獎學金來華進修,一些人還用漢語找到了工作。除了青年學生,近年來,當地的政府機構人員以及公司職員也來到他這裡學漢語。迄今為止十餘年間,他培養的漢語學習者總數已逾三千,可謂桃李滿天下。

  “現在蘭卡基本上各個領域的人都想學漢語。”郝唯民説到。為滿足教學需求,郝唯民升級了原有的培訓機構,創辦了現在的龍華書院。除了漢語教學,這裡還傳播中國文化和佛教文化。此外,他還受聘擔任科倫坡大學孔子學院的教授。談到自己現在的這種“官民雙軌”狀態,郝唯民認為,這應該也是今後中斯文化交流一種可資借鑒的模式。他説:“現在的官方來華獎學金渠道多樣,孔子學院也遍地開花。但民間交流還有待改進,民營機構還是可以配合官方機構做一些事情的。民心相通要想做細,民間機構還是一種很必要的補充。”

  未來,郝唯民想做的事情很多。他希望能在斯裡蘭卡建立一個中國文化傳播基地,整體提升現有的文化傳播能力。他還打算利用自己的雙語優勢,向中斯兩國譯介彼此的文學經典。

  郝唯民最後説:“我越來越堅定這樣一個信念:未來的發展更需要懂語言的人。期待更多這樣的人來共同承擔這個歷史使命,就是,用語言來溝通中斯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