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陜西篇】緊扣地方優勢産業 電商成陜西經濟發展新業態
近年來,陜西緊緊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以線上線下融合為抓手,以農村電商為切入點,著力促進商貿流通轉型升級,使電子商務在培育經濟新動力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發揮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省統計局發佈數據,2016年陜西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1016.8億元,總量列全國第11位,西部第2位,對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37.7%;全省網上零售同比增長36.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8%。去年“雙11”當日,陜西網上銷售額近14.6億元,同比增長59%。來自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全省網上賣家逾18萬戶。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創業就業人數約20萬人,年增長率超過30%,並帶動了諮詢服務業、物流快遞業的高速增長,。
如今,全省電商創業蓬勃發展,企業轉型速度加快,線上線下快速融合,大宗交易普遍應用,在服務業的應用更加寬泛,加速向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産延伸,開始向製造業滲透,涌現大批典型電商企業。數據顯示,2016年陜西互聯網零售企業發展到48家,是2015年的8倍,企業網上零售額為141.3億元,是2015年的1.85倍。阿裡巴巴、一達通等20多家知名電商企業在陜西設立區域總部,陜西森弗、西域美農、定邊國泰等一批本土電商企業加快成長。各市、縣電子商務專業園區吸引大批電子商務應用和服務企業入區聚集發展,園區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已成為全省電子商務的主要載體。
陜西農村電商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隨著陜西農村電商的普及,對農民增收、改善民生、帶動新就業、催生新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更是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被稱為“西北電商第一縣”的咸陽市武功縣電子商務日交易額超400萬元,年交易額逾10億元。電商幫助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75元;電商從業人員1萬餘人,帶動就業2.5萬人。僅去年“雙11”,武功縣電商銷售額就達到了8218萬元。
通過線上宣傳和推介,紅棗、蘋果、獼猴桃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大荔縣上萬家微商推銷地産品,僅冬棗一個單品線上銷售額即突破10億元,佔全縣冬棗總銷量的16%以上。在提升農産品線上銷售規模的同時,電商品牌大量涌現。陜西蘋果等大批地産品知名度不斷提升,陜西獼猴桃、富平柿餅等成為線上同類産品第一品牌,齊峰果業、西域美農、柿餅哥等企業品牌享譽全國。繼2015年爭取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15個指標和2.775億元資金後,去年陜西又爭取到15個縣2.25億元資金,示範縣數量和資金規模居全國第二。陜西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在全國的排名大幅提升至第9位,成長指數排名前三。(陜西日報記者 崔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