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移動支付讓中國品牌更走心

2017-05-23 13:49:5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趙春曉

  在中國居住超過半年時間,很多外國朋友就會表達他們回國後的不適應:在超市買斤水果,要從錢包裏拿出紙幣,等待服務員找零;給朋友匯款,甚至要等兩三個工作日才能到賬……這些過去習以為常的事情,如今卻讓他們有些不耐煩——在中國,一個二維碼就能搞定一切。

  移動支付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有外媒記者“探訪”上海地鐵,隨後描述了這樣一幅場景:在地鐵飛奔的同時,幾乎每位乘客都在盯著智慧手機螢幕,他們正在進行網購、轉賬、預定出行等……這顯示出,以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之大、發展速度之快。

  事實上,如果這位外媒記者願意去中國農村看看,就會發現,不僅上海、深圳這些發達城市,中國農村隨便一處水果攤位或是便利店裏,都能看到“掃碼付款”的標誌。

  當下,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新興業態正引領中國技術革新和經濟形態變革。雖然世界各地都在研發移動支付技術,但任何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普及。前不久,諮詢機構畢馬威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6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移動錢包業務,而在中國,這個比例高達84%。有專家預測,不超過10年,中國即將迎來“無現金時代”。

  移動支付之所以在中國發展得如此之快,其背後既有巨大消費市場的有力支持,更與多年來積累的互聯網生態體系關係密切。在中國,移動支付絕對不是“互聯網金融”這麼簡單,透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在融資租賃、酒店、租房、出行、婚戀、公共事業服務等多個場景下為用戶、商戶提供服務,其外溢效應和對經濟形態的重塑能力大到難以估計。

  市場無國界,中國興起的移動支付風潮迅速打入國際市場。在美國,支付寶已經接入400萬個美國商戶,與蘋果公司的支付工具分庭抗禮。而微信支付已登陸12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1個幣種直接結算。中國移動支付等新興産業的迅速崛起讓一小部分海外媒體、學者有些不太適應。過去,中國製造位居全球産業鏈低端,他們很容易從産品品質、價格等方面唱衰。如今,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中國新興技術已經站在世界最前端,無論一些海外媒體和學者是否願意正視這個現實,市場都是最有力的證據。也許,暫時還會有媒體和個人對中國高鐵、手機等懷有偏見,但是,他們卻很難在一個日常的下午寧可在超市的收銀臺前掏出一沓鈔票,也不願意輕鬆掃一下二維碼,這是技術的力量,也是品牌的力量。

  入眼入耳容易,入腦入心難。隨著移動支付等高新技術産品不斷滲入海外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國品牌正不知不覺地從海外顧客的手中走進心裏。這一步跨越,彌足珍貴。

  (作者:盧澤華   原標題:移動支付讓中國品牌更走心)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