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看懂克強總理訪德意義需把握三大關鍵詞

2017-05-31 17:15:2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並訪問比利時

  5月31日,李克強總理啟程出訪,首個目的地是德國。跟以往出訪一樣,克強總理這次訪德行程依然安排得很滿,因而被媒體稱為“強旋風”。當然,行程安排得滿,説明此訪意義重大,所取得的成果也會不少。筆者以為,看懂李總理這次旋風式訪德的意義所在,關鍵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務實

  一般而言,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每當逢五逢十的年頭,總會要隆重一些。今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李總理此次訪德,與默克爾總理舉行第9次正式會晤,雙方共同回顧交往歷程、規劃未來的合作發展是少不了的。

  坦率地説,過去45年間,由於德國曾經堅持“價值觀外交”,中德關係有過波瀾,有過低谷,不過幸運的是,在兩國領導人長期務實推動下,雙邊關係經過調整磨合,逐步走向穩健與成熟。特別是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後,政治互信和務實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準。70多個雙邊磋商合作機制、每年超過120萬次的人員往來、德國對“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率先支持,均見證了中德45年經歷風雨終見彩虹的成果。

  四十不惑。李克強總理此次對德國的訪問,應會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確定新的合作領域,讓更多務實合作的成果惠及兩國民眾。

  第二個關鍵詞:創新

  在中德關係當中,經貿合作一直是“發動機”和“穩定器”。目前,中國是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低迷、歐債危機陰影未消的背景下,中德面臨相似的挑戰,都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雙方除了傳統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外,在“一帶一路”建設、智慧製造、第三方市場以及節能環保等領域,也有很大合作空間,創新合作成為中德合作中的一個新亮點。

  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目的是推動數字化、智慧化製造; 2015年,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可以説,在新一輪産業革命浪潮來臨之際,中國和德國,不約而同地抓住了機遇。雙方進行發展戰略的對接,比如將德國的技術與中國的市場、資本對接起來,無疑會實現“1+1>2”的效果。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德,將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出席 “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並同兩國工商界人士進行交流,還將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其中的創新合作尤其值得期待。

  第三個關鍵詞:開放

  德國是歐盟核心大國,也是中國在歐洲的全方位戰略夥伴,對中國近年來在經貿領域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議,德國也大多表示支持。在當前歐洲保護主義、民粹思潮上升的背景下,中德進行發展戰略對接,不斷尋找新的合作點與經濟增長點,實際上對中歐合作起到了一個引領作用,釋放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信號。

  當然,還要看到,中德在經貿領域仍然存在著摩擦與矛盾。比如市場準入問題、所謂公平貿易問題等。另外,德國內部對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也有疑慮的聲音,雙方在光伏、鋼鐵等領域的貿易摩擦也有所增加。

  要排除這些雜音的干擾,就需要用更加成熟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視野來看待中德合作的意義與格局。今年7月,德國將舉辦G20漢堡峰會,而中國是去年G20杭州峰會主席國。前後兩任主席國如能攜手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對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無疑是正能量。

  展望未來,中德要做大合作的蛋糕,既需要務實的行動,也需要創新的理念,更需要開放的胸懷。期待李總理此次訪德,為中德和中歐的合作帶來更多的機遇,創造更多的紅利,進而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文/盛玉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