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李克強總理訪德三大看點

2017-06-01 12:19:2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李克強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

  5月31日至6月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訪德國,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兩國總理年度會晤。今年恰逢中德建交45週年,經過多年發展,中德關係已駛入“快車道”,各領域、各層面交流對話活躍,雙邊關係亦實現質的飛躍,在中歐關係中發揮領跑作用。當前,跨大西洋關係面臨挑戰、英國“脫歐”大大削弱歐洲一體化進程、民粹主義在歐高歌猛進,面對複雜多變的動蕩形勢,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亟需尋求新的合作夥伴。中國作為世界最主要經濟體之一,在全球治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等系列重大議題上,與德立場相近。在G7峰會剛剛落下帷幕,德美矛盾愈發凸出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訪德不僅有助於達成新的合作共識、開闢新的合作領域、建設新的合作機制,推動中德關係再邁新臺階,亦將填補德美分歧留下的空隙,在國際事務中與德發揮更大協同作用。總體來説,李克強總理此訪有如下看點:

  一是在G20框架下加強兩國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的合作。中德兩國相繼擔任G20主席國,德各界曾多次對中國在輪值主席國期間在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所做的貢獻予以高度讚賞,德國總理默克爾更稱中德在G20議題上保持著“非常好的合作”。在美國保護主義抬頭,“內顧性”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德國熱切期盼與華深化合作,攜手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美國總統特朗普在G7峰會期間以一對六,對《巴黎氣候協定》拒不鬆口,回國後迅速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令歐洲盟友神傷。德國環境部長亨德里克斯高度評價中國在達成《巴黎氣候協定》和推動其落實的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稱中德在氣候政策、援助非洲、捍衛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等方面擁有共同利益,是德國的“天然盟友”。未來,中德合作領域有望向社會、安全、政治等多領域推進,德國《明鏡》週刊稱,一旦美國不願或不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全球經濟組織中扮演領導作用,中德應加深合作,共同填補全球監管真空。

  二是排除中德經貿領域雜音。多年來,德國一直是我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德對我貿易倚重亦不斷上升,2016年中國更取代美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高達1512.9億美元,超過中國與歐盟貿易額三分之一。此外,德國亦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項目9394個,德方實際投入累計281.8億美元。但中德在經貿領域仍然存在些許爭議,例如市場準入問題、光伏及鋼鐵等領域的貿易摩擦等。另外,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同比增長258.6%,投資額達29.45億美元,引發德國內部對中國企業在德投資的疑慮,德國經濟部更在2016年底以保護德國經濟及技術安全為由接連叫停中企收購。德政壇雖對中國仍存一定防備心理,但亦視中國為“財神”,渴望分享這一巨大經濟體的增長紅利。德國經濟界亞太委員會(APA)主席利恩哈德稱,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建議政府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共享中國發展這一“大蛋糕”。李總理此次訪德有望通過坦誠、高效交流,深化中德互信,通過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來解決貿易摩擦問題,促德推歐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承諾,為兩國經貿合作把穩方向,再添前進新動力。

  三是深化創新領域合作。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低迷、歐債危機陰影未消,中德均努力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德雙方互為倚重:中國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需借助德國創新活力為經濟穩定發展注入“強心劑”,德國亦依賴中國的龐大市場,以充分發揮其創新型技術優勢,提振經濟活力。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德,將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出席 “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並出席多場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涵蓋經貿、新能源、互聯互通、中小企業合作、金融、旅遊、教育等諸多領域,推動德國“工業4.0”戰略與“中國製造2025”深度對接,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加強第三方市場的基建招標、節能環保、青年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此外,除傳統經貿合作外,深挖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智慧製造、第三方市場以及節能環保等領域合作空間,針對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領域創新合作制定中長期規劃,將德國技術與中國市場、資本緊密對接,實現“1+1>2”的效果。(劉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