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債券通”開通 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內地金融市場更為便利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艷清、劉志敏):7月3日,香港與中國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債券通”)開通。其中,允許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市的“北向通”當日上線試運行,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香港債市的“南向通”則將適時開通。“債券通”的開通,有利於更多境外投資者更便捷地進入全球排名第三的中國內地債券市場,也意味著內地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因此得到進一步鞏固。
“債券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作為其中一部分,3日開始試運行的“北向通”允許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投資于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此前,中國內地已容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此次開通的“債券通”便利性更高,其核心在於境外投資者購買內地債券,可利用香港交易所的交易平臺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結算系統,不必再經過內地的代理銀行。
“債券通”開通儀式3日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債券通”開通標誌著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揭開新的篇章,兩地將互利共贏。
林鄭月娥説:“‘債券通’是內地第一次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內地與境外債券市場的基建連接,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通’對於兩地來説是一項互惠共贏的計劃。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將會繼續增加,‘債券通’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便捷的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窗口,一方面有利於穩步推進內地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有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債券通”開通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債券通”是連接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梁。
潘功勝説:“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很多的有利條件和獨特的優勢,是內地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橋梁,是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先行先試的重要試驗場。作為連接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梁,‘債券通’將進一步提升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一體化的程度,擴大香港金融市場的容量與規模,也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內地的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同時,香港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市場規則基礎設施安排和監管體系等,也將為內地深化金融市場改革與開放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能量。”
3日,也就是“北向通”開通首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銀行間債券交易系統顯示,交通銀行與交行澳門分行達成債券通首筆交易。據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這兩家政策性銀行分別於7月3日和7月4日向境外投資者發行債券,合計推出35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
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內地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據測算,境外投資者目前只持有不到2%的中國在岸債券。
“債券通”暫時只容許機構投資者參與。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債券通”開通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債券市場。
孫立堅説:“儘管中國內地的債券市場,從全球市場來講,規模上已經達到了第三大的主體,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佔比還是相當低,如何推動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成熟,如何開放中國內地的金融市場,‘債券通’的開通將標誌著會有一個新的變化。”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債券通”的開通,有利於中國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
趙錫軍説:“隨著201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把人民幣納入SDR的計價貨幣以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認,使內地的資本賬戶和資本市場開放有了進一步的動力。我們內地與香港之前已經開通了股市方面的聯通,這次開通了債券市場裏的‘北向通’,是延續了資本市場開放的策略。有利於我們內地資本市場投資品種的豐富和完善,提升了我們內地債券市場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對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升了更多空間。”
至於“南向通”,也就是境內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于香港債券市場,目前尚無時間表,將根據“北向通”情況以及市場需求適時評估。中國人民銀行曾發佈消息稱,“債券通”初期只開放“北向通”,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因為“債券通”涉及兩地市場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技術上存在一定的複雜及挑戰,因此先做好“北向通”,為未來“雙向通”累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