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打造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船舶滯港時間大幅減少

2017-08-24 18:20: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鄭治、李嚴):廈門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中,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作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平臺集成效應,努力打造全國口岸通關的新標杆。目前,船舶進出口岸、跨境電商、一般貨物報關報檢等口岸核心業務均已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船舶滯港時間由原來的36小時縮短為最快2.5小時。

  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由關檢、商務、發改、財稅、港航等36個部門共同建設和運營。2015年4月21日正式運行以來,船舶進出口岸、跨境電商、一般貨物報關報檢等口岸核心業務均已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劉少華介紹:“單一窗口實際上是把進出口貿易中原來的這些手續把它做了電子化、無紙化,把原來的流程全部串聯起來,大量減少了人員往返,減少了紙張,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時間,同時也節省了成本。”

  數據顯示,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數據申報簡化率達32.7%,申報效率提升50%以上,進出口貨物申報時間從4個小時減至5到10分鐘,船舶滯港時間更是由原來的36小時縮短至最快2.5小時。

  目前,已有1.7萬多人註冊個人郵件自主報關,平臺的報關比例為97%,報檢比例達100%,居全國首位。平臺用戶數5600多家,間接服務企業2.6萬家,平臺日單證處理量突破11萬票,月近300萬票。

  此外,依託“互聯網+”等最新技術,“單一窗口”讓隨時隨地辦理業務成為現實。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軍介紹:“辦事大廳大家可以看到,人是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呢?通過這個單一窗口,我們實現了“互聯網+”,大家過去都需要來辦事大廳,或者企業一定要裝客戶端才能操作,現在其實採用互聯網概念,可以隨時隨地做,可以通過移動支付,也可以通過瀏覽器,隨便在哪都可以辦,不受地方限制。”

  2017年以來,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又先後實現出口退稅功能和自然人平臺自主報關,這讓其成為全國第二個實現出口退稅功能、全國首個自然人可以直接自主報關的“單一窗口”。

  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劉少華對此介紹:“比如説出口退稅,那麼在原來,國稅局、海關跟企業都沒有聯網的,出口退稅,企業要到海關、稅務局一個一個辦理,今年四月份開始,廈門海關、國稅局和我們一起把出口退稅系統搬到了網上,企業只要登錄單一窗口,就可以從它的出口報關單、退稅單,就可以在網上一站式辦理,不要跑那麼多地方了。”

  據介紹,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現已覆蓋廈門整個口岸,並複製推廣到了泉州、漳州、龍岩等周邊地區。此外,與台灣地區關貿網路已實現互聯和數據交換,與新加坡“單一窗口”實現船舶信息互聯互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